波新聞編輯部
台灣兵役制度再度引發公平性爭議,不僅政壇人物子女的服役情形受到輿論檢視,針對逃避兵役後年滿36歲即自動除役的法條漏洞,也有立法委員提案修法,試圖補正制度不公之處,卻至今仍待審議通過。
根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日前在網路節目中指出,多位執政黨政治人物及其子女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改服替代役或獲得免役,包括總統賴清德之子、前政委唐鳳、立委沈伯洋、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勞動部長洪申翰等人,引發外界對「政二代特權」的質疑。張凱鈞認為,兵役制度若讓基層役男遵守,而政治人物子女卻得以豁免,將導致民眾對國防義務失去信任。
他更以前總統陳水扁之子陳致中為例,指出其曾服海軍義務役且擔任軍法官,反而成為「有GUTS」的正面典範,對比現今部分政要子女的役齡狀況,更顯制度執行標準的不一致。
此外,針對《兵役法》第3條所設「年滿36歲自動除役」條款,國民黨立委黃健豪於2025年5月提出修正草案,主張逃避兵役者即便屆滿役齡,亦不得因年齡而免除服役義務。黃健豪指出,該漏洞讓部分逃役者只要「撐到36歲」就能脫身,甚至透過延遲起訴或緩刑結案,形成「有錢就能換兵役」的不公平現象,形同對守法役男的不義懲罰。
該修法草案由黃健豪與其他18位立委共同連署,合計19人。提案內容明定「不因年齡屆滿而當然取得除役之身分」。目前已交付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審查,尚未進入院會三讀,進度仍待觀察。
民間輿論普遍支持修法方向,認為制度應回歸公平原則,無論出身背景,人人皆應履行憲法賦予的國防義務。根據《PTT Military 板》留言,有網友直言:「逃兵是否還要當兵,竟取決於被發現的時間點,這樣的制度太荒謬。」也有網友指出:「比起役期長短,公平才是核心問題…不該讓權貴用錢逃避義務」。
也有民眾質疑體檢與審核制度過於寬鬆,導致「吃胖一點就可能免役」,等於變相開放漏洞,影響制度公信力)。
此外,網路社群亦呈現多元觀點。Yahoo 新聞留言中,不少民眾強調:「大家都照規定來不行嗎?」、「公平、公平、還是公平,才是全民國防的基礎」;針對有網友質疑當兵浪費時間,其他人則反問:「那是說有錢有資源的人就不用服義務嗎?」
不過,也有反對聲音呼籲修法應謹慎處理細節。在《PTT HatePolitics 板》中,有人認為:「若取消36歲免役條款,會不會讓輕微違規者與惡意逃兵一律重罰?反而產生新不公平」。也有網友表示應先強化現場查核制度與罰責透明度,再審慎調整法條設計。
公共政策平台也出現民眾附議提案,建議政府重新檢核早年獲判免役的體位資料,查明是否有蓄意操作與申報不實,避免制度被少數人鑽漏洞、損及大多數服役者的權益。
根據 Yahoo 民調顯示,約有 48.8% 民眾支持義務役延長為一年,另有超過 15%表示「還算贊成」,顯示多數民眾傾向接受制度調整,但普遍期盼公平性能同步落實。
這些來自基層社群與民意平台的回饋,不僅反映出社會對兵役制度公平性的普遍關注,也凸顯出改革過程中應如何取得「嚴格執行」與「制度正義」間的平衡。
圖/AI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