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婉柔/屏東報導]屏東縣環保局長期致力於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AI、UAV等科技執法方式執行「夜鷹早鳥」、「天羅地網」、「稽查無假期」專案稽查行動,成果再次獲得肯定!日前公布最新全國縣市政府環保績效總考核結果,屏東縣連續第六年榮獲最高榮譽「特優」評等,並囊括8大分項考核績優獎項,實現環境永續與卓越治理雙目標。日前環保局團隊於主管會議獻獎,與縣長周春米及鄉親朋友共同分享這份榮耀。
 & 近年屏東縣以「希望城市」為願景,全面推動各項環保政策,包括空氣品質改善、資源循環、水污染防治、綠能永續及低碳生活推廣等,為有效遏止非法污染行為,不僅透過高密度稽查展現嚴正執法態度,更積極運用科技設備進行監控與取證,未來也將持續強化監控能量,維護屏東良好環境品質,打造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
 & 環保局表示,在此次考核中,屏東縣在各項評比指標中均表現亮眼,獲獎獎項包括總考核成績、環境教育、空品維護改善、水污染防治、資源循環、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淨零綠生活、環境測定及資訊業務及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等,均展現了亮眼的表現。
 & 在水質改善方面,環保局已連續4年榮獲全國水污染防治考核「特優」佳績,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積極推動各項河川污染整治手段,環境部列管的關鍵測站-武洛溪九如橋已從過往嚴重污染狀態大幅跳級改善,於113年河川污染指數平均已降至中度污染,創下歷年最佳,且各項水質改善成果更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3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健康城市類-綠色城市獎」肯定。
 & 另資源循環部分,環保局已連續3年獲得特優殊榮,去年度推動「垃圾若有分 環境就加分」政策,加強執行破袋稽查,讓資源回收率有效提升,每月資收量大幅增加1,500公噸,另外事業廢棄物管理也透過勾稽查核、成立天羅地網等稽查行動,有效遏止非法棄置廢棄物的產生,透過各項管制手段,交出亮眼成績單獲得環境部肯定。
 & 屏東縣113年空氣品質不良率(AQI>100)降至12.2%,較前一年再降2%,全年老舊機車汰換逾1.4萬輛,紙錢集中燒達1,384公噸、年減金紙35.6公噸,農廢妥善處理率最高達99%。縣府團隊除積極推動移動及固定污染源控管、落實農廢資源循環與紙錢減量外,亦結合感測科技與跨區聯防策略,從源頭控管到社區參與,並透過輔導與管制作為,一步步實現空品改善的具體成效,讓屏東縣連續5年榮獲環境部空品維護績效考核「特優」。
 & 此外,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縣市執行績效評比」,屏東以因地制宜的減碳藍圖,考量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各大面向,搭配各局處減碳相關計畫,如發展多元化再生能源、強化用電韌性、智慧交通、循環農業等,將本縣每人平均碳排放量降至6.2 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為全國人均碳排放量的二分之一,再次脫穎而出獲得氣候評比特優佳績,且為連續3年蟬聯獲特優獎。
 & 周春米縣長表示,環境保護議題涉及廣大,絕非一個單位或部門即可完成的任務,而本縣連續六年獲得環境部評比總考核「特優」之佳績,實屬不易,感謝環保局的用心與努力,還有各鄉鎮市清潔隊、環保志工、企業團體與廣大縣民的共同參與與支持。屏東多年來鼓勵民眾響應環保行動,包括垃圾分類、綠色消費及減塑、減碳概念扎根,有效提高全民環保素養,未來屏東將強化污染源治理,並深化2050淨零藍圖,邁向SDGs永續發展目標,持續推動屏東成為舒適宜居的希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