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宇-尹遵/高雄報導】
面對少子化危機日益加劇,高雄市議會於26日下午舉行「少子化下的托育與幼兒照顧補助&mdash&年輕家庭的生養壓力,政府如何接住?」公聽會,由市議員陳美雅主持。陳美雅在會中直言,年輕家庭面臨的生養壓力已成國安議題,要求市府務必提出具體、可執行的改善計畫,讓高雄真正成為「育兒友善城市」。
陳美雅指出,中央與地方雖推出多項補助,但許多家庭仍感受不到支持,形成「看得到、吃不到」的困境,使青年對生養孩子望之卻步。她強調,台灣已邁入超低生育率社會,若政府支援體系持續失靈,生育將從家庭願景變成不敢實現的負擔。

 &
為直指問題核心,陳美雅將生養壓力整理為四大面向並逐項要求市府提出對策:
一、資源是否足夠?
市府應大幅擴充公共化托育量能,提升教保與托育人員薪資待遇,並確保資源均衡分布,讓全市各行政區的家長都能獲得公平的托育機會。
二、補助是否到位?
她主張全面檢討補助金額與申請門檻,讓托育補助更普及、更合理,確保每位孩子都能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照顧。
三、時間是否彈性?
應提供更貼近家長職場需求的延托、夜間及假日臨時托育服務,並鼓勵企業設置職場互助教保中心,減輕家長「接送與職涯兩頭燒」的壓力。
四、服務是否便利?
建立跨局處整合的單一資訊窗口,讓家長能一次取得所有補助與托育資訊,真正落實「一站式服務」。
陳美雅強調,此次公聽會旨在全面檢視政府支援體系是否運作失靈,市府應把民間意見視為政策改革的重要起點。她將持續追蹤各局處後續回應與改善時程,盼讓每位父母都能無後顧之憂,讓生養孩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