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高雄報導
如果外面找講師,聘請廚師給小朋友上「食農教育」,可能無法生動,或是成本太高甚至找不到「志工」教師。然而一位幼兒園學生的家長,以祖父身分之尊,親自上陣採買,打魚漿,煮開水做魚丸,中午營養午餐馬上食用。這樣的教學,才是「接地氣,有感情」。
簡姓老翁,孫子在忠孝非營利幼稚園就讀,園長邀請家長來示範魚丸製作,順便講述海洋、魚類常識,這樣的教材,對於平日自己動手做魚丸的簡阿公,駕輕就熟。加上自己孫子在課堂一同學習,親子互動多珍貴,於是採買,準備教具勇敢擔任支援教學工作。
這種食農教育,非常實用,同時也樹立一種風氣,自己子弟有時家長「現身說法」,「親炙」,讓小朋友回去示範或是轉告父母,這樣可能會產生良性循環,師資不足的現象,幼稚園還不至於缺人手,不過志願支援教學,起拋磚引玉作用,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