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出身貧寒的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劉美枝,於10月26日辭世,享壽87歲,告別了她情義兼顧、重責任、愛行善的傳奇人生,她這盞長明的善光不滅,親友萬般不捨祝她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做那個溫暖又堅強的「大姐頭」。
劉美枝是從民國75年起開始在南部地區行善,包括她的故鄉高雄市湖內區、她居住所在的苓雅區、新興區、前金區、屏東及燕巢仁愛之家及澎湖等,民國78年得到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表揚。
她行善的模式都是直接施於弱勢,紅包及物資親手奉送到低收戶的手上,她說這樣最能讓弱勢對象感受到人間的溫情,激勵他們的士氣。
她每年行善的現金及物資,都超過一百萬,有時會再追加,保守估計她這數十年來行善濟助低收入的總金額,超過五千萬。但她始終堅信「有施才有得,錢再賺就有」。她的口頭禪是「行有餘力,就必須留一份福氣給更需要的人」。
數年前她開始為洗腎折騰,身體日漸衰弱,善行因此暫停,她末期時昏睡時半醒,醒來都會把兒子陳文程及女兒陳秋蓉叫到床前,耳提面命「一定要幫我遺愛人間」,特別是叮嚀陳文程,「民主里里民支持你連任九屆里長,里內大小事就是你的事,一定要顧乎好,無負無愧於里民」。
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陳文程與陳秋蓉兄妹,決定在告別媽媽的前兩天、11月9日在里長服務處,再發放苓雅區七百多戶的低收戶,每人紅包2000元,兄妹報答媽媽養育之恩及遺愛人間的善舉贏得親友的讚佩。
劉美枝在地方如同一盞長明的善燈,大家都叫她「大姐頭」或「劉大姐」,這個名稱純度百分百,她行善的風格就真的很有大姐之風,這樣的稱呼她聽得很親切。
「大姐頭」外剛內柔,出身貧寒的她養成一股天生的氣場與膽識,待人仗義,處事果斷,走到那都是朋友及弱勢族群的靠山。她說,為別人付出比為自己活還幸福。
「大姐頭」從年青時的裝扮,就很時髦而且陽剛,即便是銀髮之年,她還是白色或深色西裝打扮,戴太陽眼鏡,開著敞蓬跑車,雙B名車她不開,她說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年輕更帥氣更有朝氣。
髮型是她獨特的標誌,跟她撞型的恐怕不多,數十年都同一髮型,長期由特定的美髮師幫忙梳理,「蓬蓬頭」高約20公分,走到那都吸睛,到大陸旅遊更甚。這身造型在大陸桂林漓江竹筏上,拿起麥克風高聲清唱「黑玫瑰」,「大姐頭」的氣勢差點讓漓江水面起漣漪。
桂林旅途中,有一處景點開放遊客與馴服過的老虎、駱駝等動物合照,她一腳踩在老虎身上,「腳踏南山猛虎」,這一幕嚇呆大家驚叫「大姐你太猛了吧」,這就是她膽識的縮影。
「大姐頭」出生在湖內區劉家村一個貧困又常被左鄰右舍瞧不起的家庭,小時候曾經為了偷撿1顆鵝蛋,屁股被打得皮開肉綻,國小只讀三年,她嚥不下這口氣,17歲時就離家,「只要有錢賺,什麼苦工都作」。
後來她做豬肉食品生意,為了多賺些錢,半夜幫人「偷殺豬」的事她都做過。她說,環境所逼,沒辦法啊。一生只唱「黑玫瑰」,是因為可以唱出她人生從小愛盡磨難的心路歷程。
肉品生意有成後,她愛屋及烏,僱用的幫手都是弱勢的親戚,有些親戚還帶著幼兒上工,甚至把幼兒放著人就落跑,她全部視如親生,前後把五個親戚的小孩扶養長大,還幫他們成家立業,男的結婚送房子,女的出嫁送嫁妝。
劉美枝生前細數這些經歷,表示她嚐過貧困小孩的苦頭,所以再苦也一定要把他們扶養長大,絕對不能讓這群孩子餓到。但她真的沒想到自己會經歷這段幫人扶養小孩的歲月,好在承天之佑一路撐過來。
她說,這些幼兒的母親不負責任,騙她「小孩先寄放,出去一下就回來,結果卻一去沒回頭」,她因此多了好幾個兒女。那時事業正忙,一肩挑雞雙頭啼,讓她看透更多層的人性。
所以她經常特別叮嚀兒女,「為人父母無論如何一定要擔起生兒育女的全責」。好在那幾個被她扶養長大的孩子,都能「養的功勞卡大天」,視她如親母。
銀髮之年,她已可享清福,卻還是每天清晨7時就帶頭在自已的豬肉食品工廠工作到中午,午後就又一身「大姐頭」的裝扮,開著敞蓬跑車到到處去打聽有沒有她能幫忙的個案。
她這一生,不只為自己活,更為別人付出,她用行動告訴世人:家人,不只是血緣的牽連,更是心意與情義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