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 . 何亞庭 /連線報導
一名挖土機司機,花蓮光復災情搶險救災,因傷口感染,敗血症死亡,他無私的奉獻,殉職成永遠的英雄,為救災英雄的逝去致上最深哀悼。
他們以生命照亮人間大愛。願英雄安息,精神永存。然而疏忽小傷口,感染細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確實讓人悲慟。
救災存在著風險,因為災害現場的傷口易遭污水、泥土中的多重病原體(如細菌、厭氧菌)嚴重污染。一旦破皮,若未徹底清創,細菌將於深部組織快速繁殖,釋放毒素引發「敗血症」。此全身性感染會觸發失控的免疫風暴,導致循環衰竭、多重器官衰竭,病情可在數小時內急遽惡化,危及生命。
在污泥區救災時若遭刺傷感染,請立即依以下步驟緊急處理:
1. 安全撤離:迅速移至安全區域,避免二次傷害。
2. 傷口清潔:
· 若傷口輕微出血,可讓血液自然流出部分,帶出污染物。
· 以乾淨飲用水或生理食鹽水大量沖洗傷口,搭配溫和肥皂輔助清潔,至少5分鐘。
3. 消毒包紮:
· 用無菌生理食鹽水再次清潔,以優碘消毒。
· 以無菌敷料覆蓋包紮,保持乾燥無菌狀態。
4. 緊急就醫:
· 務必在6小時內就醫,明確告知醫師曾暴露於污染環境,由專業醫師進行清創手術,並評估使用抗生素與破傷風針劑。
· 若出現發紅、腫脹、發熱或化膿等感染徵兆,須立即就診。
5. 持續觀察:
· 後續72小時密切監測傷口與全身狀況,警惕敗血症徵兆(如發燒、畏寒)。
6. 個人防護:救援時務必穿戴手套、雨鞋等防護裝備。
注意:污泥中常含多重病原體,切勿輕忽任何小傷口,預防重於治療!
每一次迅速正確的處置,都是保護生命的關鍵。也願我們記取教訓,以專業守護每一位救援者的安全。向所有無私奉獻者,致上最高敬意。
圖片:何松穎醫師 傷口消毒處理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