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於10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發表演講時指出,雖然全球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但仍未達到理想水準。她警告稱,全球經濟的韌性尚未經受全面考驗,而多重不確定因素顯示「真正的考驗可能即將來臨」。
克里斯塔利娜·喬治艾娃表示,世界正處於深刻變革階段,地緣政治緊張、科技革命進展、人口結構變化以及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都使全球不確定性急劇上升。「不確定性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常態,並可能在未來長期持續。」她說。
針對貿易與通脹問題,克里斯塔利娜·喬治艾娃指出,部分關稅政策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在美國,企業利潤受壓可能導致價格上升,進一步推高通膨。同時,部分原本出口美國的商品轉向其他市場,可能引發「第二輪關稅效應」,增加全球貿易摩擦風險。
她並指出,當前相對寬鬆的金融環境掩蓋了經濟疲軟的潛在風險,一旦資產估值出現大幅修正、金融條件收緊,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受拖累,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衝擊更大。
儘管如此,克里斯塔利娜·喬治艾娃強調,大部分國際貿易仍在既有規則下運行,呼籲各國共同維護貿易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避免陷入保護主義陷阱。
根據IMF 7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GDP增長率為3%,較2024年略有放緩。IMF將於10月13日至18日在華盛頓舉行年度會議,屆時將公布最新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喬治艾娃,維基百科,由 World Bank Group/ Grant Ellis – http://www.worldbank.org/en/about/people/k/kristalina-georgieva,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846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