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來自中國廣東台山的新住民趙艷屏,她以友善耕作為理念,將原本慣行管理的芒果園,轉型為草生無毒果園,並導入果樹認養與農作體驗共學。她的理念獲得內政部移民署「第11屆新住民及子女築夢計畫」肯定,提供新臺幣10萬元獎金協助趙艷屏實現夢想,開啟一段從傳統農法邁向永續耕作的夢想旅程。
趙艷屏在11年前嫁到嘉義縣中埔鄉,與先生育有1子,因丈夫於5年前病逝成為單親媽媽。為了家中生計,趙艷屏向丈夫友人承租農地種植芒果維生,生活雖然艱辛,卻不曾讓她放棄希望。原本為了家庭溫飽而種植芒果,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趙艷屏得知移民署第11屆築夢計畫的報名資訊,毫不猶豫地立刻報名。她透過曾獲得築夢計畫補助的同鄉介紹認識了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的胡安慶老師。在胡老師的鼓勵及協助下,她決定摒棄過去依循「慣行農法」的果園管理模式,選擇改以友善環境的「自然農法」照顧果樹。這不僅是耕作方式的轉變,更是她希望將生產過程透明化,讓消費者能安心食用,並藉此實踐愛護土地與重視食農教育的信念。
她的夢想不只停留在轉型無毒農園,更希望透過果樹認養方式,邀請更多家庭與孩子參與果園的成長歷程。從疏果、套袋到果乾製作,每個步驟都是親子共學的機會。她相信,讓孩子親手體驗農事,不僅能從小建立對自然的尊重,更能藉由「做中學」加深對食物來源與環境永續的理解。同時,也為果園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贏局面。此外,趙艷屏也善用現代科技,與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及自然農法班建立線上諮詢平台,當果園發生病蟲害等問題時,可即時上傳照片由專家協助判斷與處置,大幅提升管理效率與果樹健康。未來也將透過社群媒體與認養者互動,定期分享果園管理的過程與成果,建立簡單又具信任的產銷履歷。這樣的透明經營不僅增加了認養者的參與感,也讓無毒農產品更具競爭力。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縣服務站黃世華主任表示,趙艷屏女士樂天知命,以微笑面對人生中的困境,秉持正向的心態不斷努力與學習,不僅提升自身農業專業,也帶動社區對自然農法與食農教育的重視。她的果園不僅種出安全美味的芒果,更成為親子共學與環境教育的場域,是新住民在臺成長茁壯、回饋社會的典範。移民署「新住民及子女築夢計畫」迄今邁入第11屆,期待更多新住民及子女踴躍提出計畫申請,讓移民署一起幫助新住民圓夢。
圖:移民署築夢計畫 助新住民趙艷屏打造永續芒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