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為紓解南科與市區交通瓶頸的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進入第4期工程,路線沿著鹽水溪進入市區,但因兩岸地形落差大,工務局最新方案為在鹽水溪南岸的中華北路興建三層樓高度的高架橋;工務局1日舉辦東工區第一次用地取得公聽會,自救會在會場高舉抗議布條,並熱烈發言反對路線不應截直取彎,將攪亂北區、永康區居民的生活作息。
工務局在會後發表聲明,強調已依規定發函給土地所有權人並公告,強調程序合法,強調「路線規劃經審慎專業評估」。
反北外環南移自救會指出,在北區成功里活動中心辦理「東工區公聽會的公文沒有發給沿線住戶,僅懸掛於永康區中華路與中央路口的路燈桿上,引來沿線住戶不滿,自救會成員從永康區甲頂里擴展到北區6個里住戶,已有上百戶居民簽名連署反對北外環高架橋經永康中華路、北區中華北路。
有關民眾質疑路線部分,工務局強調,考量鹽水溪河寬河幅有限,施工時在行水區落墩連續圍堰,恐造成水道束縮,易形成馬蹄形渦流,加劇對堤身衝擊,影響河防安全。此外,堤前落墩恐造成潰堤危險,不建議於治理計畫線內高灘地落墩北外環道路路線,而規劃於溪頂寮大橋東側由鹽水溪北岸微調轉至南岸。
至於有民眾主張北外環道路應沿鹽水溪北岸堤防興建,工務局表示,若採北側路線,將有大量住宅房屋面臨拆遷,且依水利法規定,橋墩不得施設於堤前坡、水防道路上及平行治理計畫線內。曾評估「鹽水溪北岸路線方案」、「鹽水溪南岸路線方案」及「鹽水溪南、北兩側配對路線」等方案,比較路線長度、房屋拆遷量、與地區連接性、工程費用、土地徵收補償等項目,最後採行「沿鹽水溪南、北兩側配對路線方案」。
工務局強調,新規劃不影響快速道路的交通行進,且可提高交通運轉效率。北區、中西區、永康區、安平區通勤民眾不須橫跨鹽水溪,可減少塞車之苦。此外,民眾未來配合國道1號北外環交流道完工後,南來北往更便利,不僅縮短城際間距離,亦減少永康交流道周邊台1線平面道路長期壅塞情形。
自救會提案人蔡善甄指出,北外環4期工程最早曾規劃從新市往西興建,到永康甲頂里的鹽水溪畔,沿著溪岸北側的堤岸架高架橋往西至安平,鹽水溪北側幾乎沒有住家,而橋墩架在鹽水溪河床,途經45米寬的安北路、安明路均是45米寬的道路,適合興建交流道。
幾年前,市府將甲頂里六甲頂段「截直取彎」,往南興建橫跨鹽水溪至南岸的市區內,為2期工程,花72億多元,在永康中華路路中架設高架橋(4期工程),中華路沿線兩邊居民抗議並組成自救會反對,並於112年透過立委陳椒華反應,內政部營建署暫緩4期工程設計作業,請市府確定路線並協調民眾,辦理細部設計。與會議員希望市府聽取民意再重新規劃,希望下次公聽會能獲得沿線居民的大多數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