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社會風氣在現代教育扭曲下,社會變成更功利,冷漠而現實。尤其軍公教早期優秀傳統,重視倫理,強調情誼,如今上班地方,變得冷冰冰,勾心鬥角,黑函盛行。
一位即將退休的教師表示,「早年同事之間彼此交流,見面打招呼。新世代是在學校裡面擦肩而過,頭轉一邊,如同陌路。」這位老教師頓時尷尬,點頭不是,不理會也失風度。他懷疑「這是不是教改之下,塑造出的風氣? 」持類似觀點的,確實不少。
論語有「故舊不遺 則民不偷」這句話,不是老舊的東西,沒有人掉落就沒有人偷。孔子說:「君子篤于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整個的意思是:「一味謙恭而沒有禮的節制,就會流於形式和倦累。如果只是謹慎而沒有禮的節制,就會顯得畏縮。若勇敢行事而沒有禮的節制,就會製造混亂。只知直言無隱而沒有禮的節制就會尖刻傷人。 政治人物對待親族部屬厚道,百姓就會漸漸走上敦厚;他們不遺棄過去的友人,百姓就不會刻薄無情。」偷,在古書上,解釋是澆薄!
現在介紹一個敦厚道義的故事,讓大家耳目大開。
民國71年就讀士官學校,陸軍工兵技勤士官班22期,年度聚會,現在是一位篤實,略有成就的房仲老闆,李姓退伍士官主持召集。他把學長故事告訴媒體,經他描述,特別感人,特別可貴。
一位十期工兵士官袍澤,學長單身獨居,眼睛瞎了,學弟照顧,後來同學間知道了,自動發起捐輸,大家集腋成裘,合眾人捐贈財力,提供生活津貼。讓殘障者及看護人,生活費用有著落。
試問,世間苦人多,善心人也有,窮人往往救不完。他們袍澤感情促使彼此凝聚,自己弟兄自己伸援手。數十年來軍中友人對待舊日袍澤,僚屬一直厚道,民心當然醇厚。然而這個社會慢慢二元化,渾濁貪婪,邪惡者一群,正直善良的也小眾相挺。重視地位財富,當道的小人佔多數,而且張牙舞爪,囂張狂妄的世代,未嘗無「獨醒之人」。工兵技勤班這一群同學,就是少數的,義氣的代表。
明末顧炎武曾抨擊無恥小人,今天有哪個漢子出來力挽狂瀾?帶動社會善良風氣?好像有一位女教師膽識過人。陸軍工兵士官班的同學,學長、學弟,他們的情義,在聚會時,在言談舉止間,我們好像看到水滸傳裡面英雄豪傑那股英挺意氣。對比現實的官場,商場,價值觀念,道德意識完全被小人否定到不值錢時,這些退伍軍人可是頂天立地的。是真名士,有光風霽月般的人品。
圖:同學聚會,有聊不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