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專題
馬車在西方童話故事裡面,灰姑娘傳奇,家喻戶曉。英國皇室結婚,馬車也是很熱鬧,場面華麗盛大。日本二戰以前也是西化,重視馬車,騎乘,裕仁二戰戰犯,以前閱兵也是騎乘白馬,表示尊貴。
台灣的馬場有些馬車也出租,就是婚禮或是選舉造勢才會有人租用,如果生意不能做大,持久,自然無法經營。但看金門鴛鴦馬,非常具有民俗和歷史特色,一樣無法普及。這是台灣觀光消費的習慣嗎?
雲南馬匹屬於pony,甚至還有果下馬,類似迷你馬。雖然不是塞外高大肥壯,也是吃苦耐勞。至於騾馬幫,擔任運輸工作,也是非常稱職,具有鄉土特色。遊客看到如此多的馬車,費用合理,有些馬車「花枝招展」,有些適合全家搭乘,當一輛輛馬車「魚貫」而出入,遊客當然會動心,想乘坐。
缺少馬文化刺激,或是害怕馬匹,就無法帶動風氣。馬產業或是馬文化,塞外,內蒙,雲南,四川還保持著,不過風景區能夠形成產業,帶動人潮,馬車應該不會退流行!
圖:雨天馬匹穿著雨衣一樣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