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馬祖
國際知名的韓國藝術家鄭然斗,以其深刻入微的影像語彙,於南竿標誌性的八八坑道內,帶來一場關於記憶與時間的感官交響——《第88號記憶的顫音》。八八坑道,一處曾為軍事用途、後轉為儲酒窖藏的所在,其恆定的溫濕度讓老酒在亙古的黑暗中緩慢熟成。鄭然斗以此為靈感,將這座戰地遺址轉化為歷史記憶的發酵場域。
鄭然斗曾在南北韓邊界的DMZ(非軍事區)服役兩年,在日以繼夜的站哨中,他眼中的邊界沒有想像中的軍事危機,反而像是風景優美、生態豐富的地方。2017年到2020年,他在韓國一項長期的藝術計畫「REAL DMZ PROJECT」的支持下,重新走訪了DMZ(非軍事區)沿線的13座瞭望台,並將這些瞭望台重新構想為13個風格各異的劇場,以幽默的方式探討軍事邊界的嚴肅議題。「REAL DMZ PROJECT」是一個自2012年起持續進行的藝術計畫,旨在透過當代藝術探索韓國非軍事區(DMZ)的歷史、地理與象徵意涵。
這次在南竿八八坑道的作品,源於藝術家對馬祖的田野調查,透過訪談曾在島上服役的軍人,採集那些深埋於個人生命史中的前線記憶,也連結藝術家過去服役站哨時的軍旅記憶。作品由七口可發光的酒甕與多頻道聲音、影像構成。當您在甕與甕之間移動,會聽見退伍軍人的口述、火砲射擊演習的聲響,以及來自不同世代馬祖女性的歌聲。聲音透過甕體共鳴,與坑道的天然回音相疊,形成持續而細膩的顫動,把冷戰歷史、日常生活與個人情感連成同一個聲場。
《第88號記憶的顫音》是一件與場域深度結合的作品,鄭然斗巧妙地將酒的「發酵」過程,類比為記憶的「轉化」過程。那些曾被塵封的、關於戰爭、分離與等待的記憶,如同坑道中的老酒,在時間的催化下,轉化成一種複雜而醇厚的文化底蘊。
建議您先在入口處停留片刻,辨識整體音場的分佈;接著從側面靠近任一口酒甕,分辨它與鄰近甕體的差異;最後退回走到中線,讓多個聲源同時進入耳際。感受聲音如何隨步伐變換,留意光影的呼吸節奏,它與聲音的起伏相互對位,像在悄悄提示您的下一個停留點。
藝術家的提問,引導我們重新聆聽歷史的迴響。在這座巨大的記憶窖藏中,當軍事規訓的聲響、家庭與社群的歌唱,以及個體記憶的呢喃,共同疊合在同一片空氣中,我們聽見的是什麼樣的故事?而那些深埋在坑道裡、屬於無數個體的記憶顫音,又將如何繼續共振,譜寫島嶼的未來?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第88號記憶的顫音
藝術家:鄭然斗
展出地點:南竿 八八坑道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 —— 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9/5-11/16
藝術島各項資訊:https://portaly.cc/matsubiennial
圖/NA10_鄭然斗 Yeondoo Jung《第88號記憶的顫音 Tremolo No. 88》,攝影 ZHOU QI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