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瑩/高雄
全球局勢持續升溫,國際各地衝突頻仍。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近日在國際公開場合示警,「第三次世界大戰已以零星方式展開」,呼籲各方務必尋求和平解方。在此充滿挑戰的時刻,台灣與國際社會透過不同形式展開互助、交流與祈願,展現公民力量與跨文化的柔性影響力。
11 月 25 日於高雄舉行的「2025 世界美顏小姐才藝賽」,集結 30 多國佳麗,展現多元文化的年輕能量。評審團分為海外與台灣兩大區塊,共 17 位評審參與;其中包含約 5 至 7 名從歐美與亞洲等地專程飛抵台灣的國際評審,以及十餘名台灣本地代表。評審長由前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教授擔任,組成多元、具高度專業性的跨國評審陣容。
主辦單位表示,國際選美並非僅止於競賽,「其核心精神更在於交流、理解與友誼,是以美為媒介,以文化為共同語言的和平交流行動。」
11 月 26 日泳裝賽於台南落幕,而最終總決賽將於 11 月 30 日在台中進行。今年因原主辦方臨時變動,由台灣團隊臨危接手,在短時間內完成場地、流程與國際接待等高難度任務,展現台灣在大型國際賽事承辦上的成熟能量,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效率與溫度。
在國際局勢緊張之際,民間與宗教團體也以不同方式投入關懷行動。香港大埔宏福苑日前發生重大火災,造成嚴重傷亡,死亡人數突破百人,各界紛紛伸出援手。佛光山全球道場於事件第一時間啟動關懷與祝禱,為受難居民及家屬祈福;台灣多個基督宗教教會亦同步舉辦代禱會,展現跨宗教合作面對災難的人道精神。
跨宗教的和平行動也將於年底持續擴大。12 月 25 日,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發起的「2025 世界神明聯誼會」將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預計匯聚海內外多個宗教、族群與文化組織。活動強調「和平、理解與共存」,不以爭論信仰為目標,而是以凝聚善念、促進宗教交流為核心,象徵民間力量在國際局勢緊張中依然能為世界帶來安全感與穩定力量。
太空人曾指出:「地球從太空看,沒有國界。」
國際文化交流、災難援助與宗教對話都提醒人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顆脆弱的藍色星球,衝突沒有贏家,和平才是唯一出路。
從國際文化活動,到民間救援,再到跨宗教祈願,多股力量正在共同推動——人人從本份做起,踐行地球公民責任。專家指出,當全球局勢動盪不安,促進和平不再只是政府或宗教領袖的任務,而是每一位公民、每一個國家應該共同承擔的使命。
守護地球,人人有責;珍惜和平,也是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義務。
圖/2025 世界美顏小姐全球才藝賽,台灣代表陳詩雅(中,白上衣)以沉穩舞台魅力奪下第三名與本屆唯一「最佳氣質獎」。左側著黃裙者為斯里蘭卡佳麗,憑優雅細膩的民族舞蹈摘下冠軍。圖為兩位獲獎者與評審團及贊助單位共同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