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吳敬中/澎湖
2026縣市長選戰尚未正式起跑,但澎湖的政治溫度早已升高。隨著前馬公市長葉竹林將於11月30日正式宣布參選,這場離島選戰不再只是地方競逐,而是成為在野整合能否成功、國民黨能否重振戰鬥力的一次關鍵檢驗。
葉竹林的參選,讓原本藍白無黨之間的角力重新洗牌,也迫使在野陣營必須面對那個最現實的問題:若不整合,民進黨將毫無壓力連任。
民進黨中央遲遲未對現任縣長陳光復完成提名,地方綠營人士的焦慮與批評始終存在。陳光復因回鍋後施政略顯疲態、中央執政滿意度持續下滑,再加上縣內派系與同黨籍立委楊曜多次公開點出縣政缺失,使得陳光復的連任之路並不如表面上穩固。
在台灣,挺賴醫師群對是否能保住澎湖縣長有很大的疑慮,而民進黨中央評估的大環境氛圍也不利於連任布局,一旦評估不佳,民進黨更可能陷入換將的路線辯論。澎湖政治圈早已嗅出不尋常的氣味:民進黨內部對陳光復是否應續戰,並沒有一致共識。甚至,縣長人選更是多次提及高植澎、蔡見興的名字。
然而,真正決定2026澎湖選情走向的變數,不在民進黨,而在在野陣營本身。外界常以「藍白合」視角看待在野整合,但澎湖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國民黨能否擺脫成見,展現大局觀,共推最能勝選的候選人?
目前藍營潛在候選人包括國民黨部主委鄭清發、湖西鄉長陳振中、議長陳毓仁等人,民眾黨則有前副縣長許智富,但這些人選不是意願不明,就是受到地方政治結構牽制,真正具備跨派系基礎、最能直接與綠營抗衡的,仍是無黨籍的葉竹林。這也使得地方出現越來越強烈的聲音:澎湖的關鍵不是藍白合,而是藍營能不能整合、能不能放下私心,以勝選為唯一指標。
葉竹林的政治優勢在於,他不但深耕五鄉一市多年,基層盤紮實,更具備跨黨派支持度,既能吸引國民黨傳統支持者,也能再延伸到中間與無黨選民,也能保持彈性與民眾黨來溝通、對話及合作。相較其他藍、白人選,他的整合成本最低、勝選可能性最高,也能避免藍營內部因派系或家族布局而陷入複雜的提名糾葛。
澎湖在野陣營內部其實越來越清楚:若在野力量分裂,民進黨就能輕鬆保住澎湖;若在野團結一致,澎湖就是在野最有把握贏回的縣市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地方輿論紛紛要求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秘書長李乾龍必須親自南下整合,把澎湖視為不能出錯、不能輕忽的重中之重。
國民黨當前的縣市布局本就危機四伏。新竹縣的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的竹北市長鄭朝方已領先藍營所有潛在候選人,使得「深藍鐵票區正在鬆動」的警訊浮上檯面;嘉義市長選舉遲遲無法確定人選,藍白整合也毫無進度,使得藍營極有可能再度被民進黨穩穩壓著打。多點危機湧現的情況下,澎湖反成國民黨最應優先處理、最有機會奪回的戰場。如果國民黨連澎湖這一席都因為內耗而失守,那麼2026整體戰略將更難推進,更別提為2028政黨輪替打開局面。
因此,葉竹林的宣布參選,象徵的不只是個人的政治決心,更代表澎湖在野陣營面臨一次攸關生死的抉擇。這場選戰,不是誰與誰合作的技術問題,而是能不能贏、要不要贏的價值問題。
澎湖藍營、民眾黨以及無黨籍力量,此刻要思考的只有一件事:誰最有能力讓澎湖重新治理,誰最能擊敗民進黨,誰最能帶來政黨輪替的第一聲槍響。答案已愈來愈清晰——葉竹林就是那位最具勝選可能的人選。
在野若想贏回澎湖,就必須團結一致;若想讓2028有政黨輪替的可能,就必須從澎湖開始展現勝選意志。
11月30日,葉竹林的參選宣示,不只是起跑線,更是澎湖政治板塊重新排列的關鍵時刻。
若在野各方能在此刻看清大局、放下私心,澎湖將可能成為在野陣營2026年最關鍵的一場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