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臺北市在國際智慧城市舞台再傳捷報。在2025 IEEE Smart Cities Contest 中,臺北以「Twin Engines of Taipei’s Smart City: Dashboard Open Source and Open Data Project(雙軸賦能臺北智慧城市—儀表板開源與開放資料)」於全球數十個城市中奪下已開發經濟體組首獎,展現臺北在開源治理與資料基礎建設上的成熟實力,並在全球智慧城市競爭中建立更明確的領先地位。
IEEE Smart Cities Contest 由全球最大專業技術組織 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主辦,自 2021 年起舉辦,由跨國智慧城市專家組成評審團,依據其專業分別選出已開發經濟體組及開發中經濟體組之首獎。競賽聚焦城市如何運用技術、數據與治理架構,提升行政效率、城市韌性與創新能力,是全球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觀察指標。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表示,此次獲獎關鍵在於本市推動的「開源 × 開放資料」雙引擎策略。透過全面開放儀表板程式碼與資料標準,臺北將原本封閉的政府系統重構為可共用、可複製的技術框架,使不同型態的專案得以快速導入並延伸使用。
在此架構下,臺北市透過開源儀表板全面升級城市治理模式,市府能將交通、工務、民政、警消、災防等逾 25 個局處資料整合於同一視覺化平台,透過多元資料的即時交疊,使市政能以更立體、即時、跨領域的方式掌握路網速率、事故熱點、人流變化等指標。資料標準化有利於市府、產業及開源社群可依一致規格開發,全面開源亦讓民間創新成果可直接併入市府系統;目前新北、桃園等城市已採用相同架構,逐步形成可跨市複製的技術生態。
資訊局指出,此模式不僅降低建置成本,也擴大跨部門與跨城市的協作範圍,使城市能持續吸收民間與國際社群的創新能量,加速公共服務的迭代。同時,近3,000筆開放資料與標準化API提升了資料可用性,並降低公私部門開發門檻。臺北城市儀表板自2023年全面開源以來,瀏覽量已突破43萬次,截至2025年11月,GitHub上已累積594次引用再造(fork),並透過臺北程式設計節納入至少19項民間開發組件,且仍持續增加,顯示該專案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帶動更廣泛的採用與參與機會。
臺北近年獲得 IDC SCAPA、WITSA ICT Excellence Award、GO SMART Award 等國際獎項,並多次名列 IMD Smart City Index 前段位置。臺北的開源治理模式也成為國際研究、期刊與 APO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亞洲生產力組織)報告引用的重要案例。過去三年,臺北接待超過 300 組國際訪團,累計逾 5,000 名專家與政府代表前來交流。
資訊局趙式隆局長表示,開源儀表板為城市治理建立了共同語言,使政府、市民、學界與產業得以在同一基礎上發展,加速創意落地並進入公共服務。他指出,臺北將持續深化開源架構與資料治理模式,並擴大跨城市合作,使開源儀表板成為智慧治理的共同基礎。透過可複製、可擴散的技術框架,臺北將與更多城市共享經驗、共同創新,推動更具韌性、效率與包容性的城市發展。
圖/獻獎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