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蘇紘慶/花蓮
由客家委員會主辦的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自2019年起持續舉辦至今已邁入第七年,活動深耕全臺客家社區。今年為鼓勵團隊擴大參與規模,將報名規範調整為每隊20人,仍吸引近500團踴躍報名、參賽人數突破12,500人,創下歷年新高,展現客家歌謠推廣的深厚基礎與不滅熱情。繼北區賽事熱鬧登場後,東區賽事於11月22日假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舉行,共有28隊、近700名選手登台演出,場面熱烈、歌聲迴盪花東平原。經過激烈角逐與專業評審,最終由曼波客家合唱團隊榮獲特優獎;優等獎則由花蓮縣花蓮市客屬會、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展協會-吉安歌謠班、台東婦韻合唱團等隊獲得,充分展現東部客庄的深厚底蘊與文化能量。
本屆東區賽事參賽人數較上屆成長,選手年齡橫跨17歲至90歲,從青年學子到常青團隊齊聚一堂,共譜動人歌聲。參賽隊伍多由社區合唱團、婦女會、長青班及文化協會組成,成員背景橫跨教育、農業與藝文領域,呈現東部地區多元族群共融的文化樣貌。各團隊以精心編排的曲目與創意舞台演出,將在地人文風情與生活故事化作旋律傳唱,唱出客家精神的溫度與厚度。頒獎典禮特別邀請傳統音樂代表謝其國與流行客語歌手顏志文攜手合作,以編曲共創形式演唱<送金釵>,融合多元音樂風格,讓傳統山歌與當代流行激盪共鳴,展現客家歌謠歷久彌新、唱向未來的嶄新風貌。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表示,東部地區擁有豐富的族群文化與自然景觀,客家歌謠在此孕育出獨特的風土韻味。本屆賽事匯聚宜蘭、花蓮與台東在地團隊,以音樂為橋梁,串連社區與世代,讓更多民眾在歌聲中感受語言的溫度與土地的記憶。客委會強調,將持續透過地方展演與交流,厚植民眾對客家文化的認同與參與,並鼓勵年輕世代以創作延續傳唱,讓傳統在生活中自然更新。後續中區賽事將於11月28日至30日登場,南區及進階組則於12月6日至7日壓軸舉行,期盼透過一場又一場的交流觀摩,讓客家音樂在臺灣各地綻放,代代相傳、延續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