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桃園
「第4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於」已於11月4日辦理初審評選,共選出5組團隊進入複審階段,入圍團隊將於明(2026)年3月在桃園米倉劇場進行實地試演,競逐三大獎項,得獎作品也將於「2026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首演。
桃園科藝獎作為全臺唯一聚焦「科藝表演」的競賽平台,本屆以「I紀元:人與科技的共創」為主題,呼應AI全面融入生活的當代現象,吸引眾多科藝團隊參賽,競爭激烈。評審團看見多組新概念、大膽挑戰技術的創意作品,除了引進AI、數據演算與影像聲響外,題材更廣泛探索意識、人性與生命等人類存在的根本議題。不僅挑戰技術,也展現了藝術家深具創意的詮釋手法,令人相當期待明年複審試演的突破性佳作。
桃園市藝文設施管理中心主任楊宗哲表示,科技藝術是中心重要的發展方向,透過桃園科技藝術節與科藝獎的加乘效果,可彰顯桃園城市的品牌特色,並鼓勵更多創作者朝此方向發展;同時也感謝廣藝基金會身為多年合作的良好夥伴,共同投入心力推動此領域。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指出,桃園科藝獎作品融匯多元觀念與美學,衝激之後必有佳作。同時也很欣慰在長期耕耘下,藝術家持續精進成熟,主動拓展表現空間,使科藝表演不局限於業內同溫層,而能成為表演場的亮點。他以第2屆首獎得主田子平日前在「2025臺北時裝週」擔任開場演出、第3屆首獎得主鄭各均「音速死馬」在台灣戲曲中心推出新作為例,都展現了本獎項得主後續的活躍表現。
本屆入圍複審的5組團隊各將獲得5萬元入圍獎金及15萬元的創作補助費,並於明年3月在桃園米倉劇場進行10-15分鐘的複審試演,脫穎而出的得獎團隊除了獎金支持,也將獲得專業師資的訪視輔導、工作坊或主題講座的交流互動等資源,並於「2026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進行作品首演,期待入圍作品都能展現更成熟的新貌,也在得獎後讓創作成果被更多觀眾看見。
入圍複審名單(以下依報名順序排列):
• 樓頂 《自動販賣機》
• 趙心 《等一盞會回答的光》
• 明日和合製作所 夢.exe [夜班暫存]
• 混將 《電波訊號:昏迷父親連線對話》
• 平谷試誤所 《熱寂臨界》
本屆初審評審團成員包括: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臺中國家歌劇院副總監鄢繼嬪、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邱誌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王俊傑、製作人孫平、C-Lab未來視覺實驗室負責人蔡奇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