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遵/高雄報導
美濃國中、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攜手在「六堆秋收祭─後生八音.樂響客家」登台演出;學生們以純熟與自信的樂聲,與地方八音團共演,博得許多掌聲,展現校園扎根傳承力量,也讓客家樂音在美濃傳承延續。

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以「哥去採茶」、「桃花開」演譯客家日常生活,年紀最小的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以「八月十五喜洋洋」、「望春風」連結原鄉與台灣多元文化,最後由10歲到80多歲客家八音團隊跨世代合奏「撐船歌」、「客家本色」壓軸,象徵客家八音文化在傳承與創新間的延續與共鳴,精彩的演出,贏得現場熱烈的掌聲。

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成立於2006年,是全國最早將客家八音納入校園的學校之一。學生接受林作長、黃福田、蕭福妹、馮菊英等老師傅的指導,參與滿年福、伯公生、送神儀式等祭典,親身體驗八音在生命禮俗中的意義。19年來培育出多屆青年傳承者,多位畢業生成為地方八音樂師,繼續在社區中發聲。

由謝宜文老師2006年創立的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是高雄地區第一支由小學生組成的八音團。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結合美濃客家八音團的力量,讓孩子從基礎指法到完整合奏循序學習,積極參與地方慶典,以童稚純真的樂音傳遞文化熱情,成為在地音樂教育典範。

籌畫本次活動的鍾兆生、吳佩玲夫妻,是美濃國中家長委員,2012年成立「竹頭背客家八音團」,鍾兆生擔任團長及嗩吶手,吳佩玲專司二弦並擔任美濃廣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胡弦手為廣德里黃沛文里長,團員還有年輕一輩的成員,都曾是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學長學弟,畢業後持續在社區學習八音。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文化傳承與再生」為活動核心,看到美濃國中及福安國小的孩子們對八音的熱情與自信,努力讓文化再生就是最珍貴的畫面!期盼透過校園扎根與社區推廣,共力讓客家文化遺產重現,讓聲美韻濃的八音持續在六堆發酵、在台灣迴響、在世界發光。
「六堆秋收祭─後生八音.樂響客家」活動於11月9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行;現場迎來「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美濃客家八音團、竹頭背客家八音團、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聯袂登台,透過不同世代傳統又創新的演奏,傳遞客家八音文化生命力與時代新聲。
演出由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以「大調轉反大調」傳統八音揭開序幕。美濃客家八音團及竹頭背客家八音團以「二八佳人」及「大團圓-十二丈」等曲活絡氣氛,讓民眾感受客家八音營造的熱烈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