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家宏/雲林
為強化雲林縣農業面對極端氣候的應變能力,推動氣候調適措施在地落實,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於今(6)日共同舉辦「雲林縣農業氣候變遷調適示範場域觀摩日」。本次活動於褒忠鄉新湖合作農場附設山哥農場舉行,現場設置多項氣候調適技術展示與情境演練,透過實地導覽、互動體驗與案例交流,展現智慧農業在乾旱、高低溫、強風及強降雨等氣候挑戰下的應用成效。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這次觀摩活動為「雲林縣農業部門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的重要示範推廣項目,由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研究團隊執行。計畫結合新湖合作農場農地與溫室環境,導入縣府輔導之智慧農業補助計畫,設置微氣象站、環境感測設施及環境控制系統,展示多項調適技術於不同氣候風險情境下的實際應用,包括透水鋪面工法、農場微氣象監測、作物與淹水模式資訊平台、智慧溫室降溫設備及魚菜共生系統等,完整呈現「從氣候衝擊到應變行動」的調適過程。
童慶斌教授表示,這次觀摩日以「分組導覽展示」為主軸,參與者可親身體驗各項技術如何協助農民應對乾旱、熱浪與暴雨挑戰,並透過現場交流深入了解技術導入的成效與可行性。活動最後亦安排綜合座談,邀請縣府、學研單位及農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技術推廣與資源整合方向,凝聚跨單位合作共識。
雲林縣政府表示,此次示範觀摩活動不僅展現雲林縣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的具體成果,也作為農業智慧化與永續轉型的重要示範平台。縣府期盼藉由現地交流與經驗分享,促進更多可落地、可擴散的氣候調適行動,攜手打造更具韌性的臺灣農業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