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婉柔/屏東報導】
歲月流轉,但忠義之魂不滅。位於屏東大武埔的「六堆忠義烈士之墓」與「大武埔合祀靈位」,靜靜矗立在綠意之中,見證著1895年火燒庄抗日戰爭的血與火、忠與義。當年六堆子弟為保衛家園,挺身對抗日軍的入侵,以鮮血寫下壯烈篇章。

那一年,乙未割台,民心激憤,六堆各庄民團挺身而出。火燒庄之役尤為慘烈,庄民誓死抵抗,寧死不屈。戰後,村落被焚,家園盡毀,然而這股不屈的「堆勇精神」,卻成為台灣南部抗日史上最光榮的一頁。

為追思先民的英勇犧牲,地方仕紳與鄉親後代在大武埔建立「六堆忠義烈士之墓」,並設立「合祀靈位」,供奉當年戰亡烈士之英靈。每年清明、重陽,地方團體、學校與居民皆前往獻花祭拜,緬懷先賢。

「這不只是紀念,更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當地耆老陳文進感慨表示,六堆子弟以血肉之軀護衛土地,如今的和平與繁榮,正是建立在他們的犧牲之上。

隨著時代演進,屏東縣政府與地方文化團體近年也積極推動「六堆歷史文化再現」計畫,期盼讓更多年輕世代認識這段動人的土地記憶。

紀錄片導演林志寬在拍攝結尾寫下:「1895年的火光,點亮六堆不滅的忠義。」
這句話,不僅是影片的結語,更是屬於這片土地最深的祈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