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續升溫,2025年已累計超過44萬例,臺大公衛學院蔡坤憲副院長示警:「屈公病將成為南台灣未來蚊媒傳染的重大威脅。」呼籲面對全球屈公病疫情擴散與氣候變遷挑戰,台灣應強化病媒蚊監測、社區孳生源清除與臨床診斷警覺性,以降低潛在公共衛生威脅。
高雄市是台灣唯一兼具國際機場與海港的大城市,產業蓬勃發展,與東南亞、南亞等屈公病流行區頻繁往來。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9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主要感染國家以印尼為多,其次為菲律賓、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等,均為與高雄經貿往來密切區域,高雄承受之境外移入壓力實高於其他城市。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屈公病與登革熱皆由相同病媒蚊傳播,埃及斑蚊分布於北迴歸線以南包括高雄,白線斑蚊則全台遍布。專家警告,埃及斑蚊多棲息室內,實際傳播效率遠高於白線斑蚊。高雄市從未經歷屈公病疫情,市民普遍缺乏抗體與保護力。今年7月中國廣東佛山爆發屈公病疫情,截至8月21日累積確診達9000多例,專家分析正因當地民眾缺乏群體免疫力。高雄在零抗體、密集聚落與高蚊媒密度下,一旦病毒進入,感染風險可能快速增加。屈公病症狀嚴重,部分感染者持續數週倦怠感,有些患者關節痛到無法行動,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易有嚴重併發症,若發生大規模疫情將嚴重衝擊港口作業、工業生產及商業活動。
陳其邁市長提醒,屈公病防治重點在避免社區病媒蚊孳生。高雄作為國際門戶,肩負守護台灣防疫國門重責,面對從未流行、民眾零抗體的屈公病威脅,唯有政府、企業與全體市民攜手合作,嚴密監控、快速應變,才能避免疫情爆發,確保市民健康與城市永續。呼籲市民朋友需共同落實「巡、倒、清、刷」,徹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特別是家中花器底盤、儲水桶等埃及斑蚊容易孳生的處所。企業應加強外籍員工健康監測,自東南亞返國如有發燒、關節疼痛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並配合機場港口檢疫及衛生局檢疫轉介站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