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由海洋委員會補助、高雄市立圖書館出版,中油公司贊助的海洋繪本《聽海說的故事》,今(22)日下午於高市圖林園分館舉行繪本發布會。現場熱鬧非凡,有各級民意代表、林園在地校長、師生與關心林園在地的文史團體及工作者共同參與,象徵對在地文化的認識與尋根,也展現文化代代相傳的意義。
《聽海說的故事》源自高市圖田野調查成果,集結林園居民的口述故事,內容涵蓋漁村童年、潮間帶生態、信仰文化及產業發展的變遷。繪本從〈沙洲腳印〉、〈海邊仔睏〉、〈老牆的氣味〉、〈沙洲不見了〉到〈神回來的時候〉,完整描繪林園獨特的生活與信仰景觀,由繪本作家李瑾倫以溫暖筆觸,轉化為兼具教育性與文化厚度的插畫,讓讀者在閱讀中看見海洋的溫度與土地的深情。
《聽海說的故事》獲得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的支持,該計畫持續鼓勵公私各界以藝術描繪海域空間、文化開啟藍色動能,用創意之眼引領國人縮短內心與海的距離,帶領民眾找回故鄉的海,尋得自己的出海口,讓海洋蘊含的創意無限融入生活的日常。從沙洲上的足跡,到媽祖海巡的煙火,再到漁村裡的慶典,這些都是臺灣人與海共生的印記。海委會期盼藉此計畫讓更多孩子、青年和市民,在閱讀與共學中重新理解海洋的價值,並喚起對環境的尊重與守護意識,讓這份文化力量能持續傳承到未來。
台灣中油石化事業部則指出,林園是能源重鎮,也是文化聚落。中油多年深耕於此,見證產業與生活的並存。這次贊助繪本出版,不僅是一份文化支持,更是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行動。他表示,能源產業與文化保存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互相支撐的。透過支持《聽海說的故事》,中油希望讓社會看見林園不只是工業重鎮,更是一個充滿故事、情感與文化底蘊的地方。這樣的合作,不僅讓產業與文化共生,也展現企業回饋社會的誠意。中油未來也將持續支持社區文化與教育,推動林園成為兼具產業能量與文化深度的海洋家園。
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李金鴦表示,高雄是一座海洋城市,海洋孕育了城市的繁榮與底蘊,而圖書館作為城市的知識中心,責任在於蒐集、保存並傳遞地方記憶。她指出,《聽海說的故事》不只是一本書,而是將口述歷史、田野調查與藝術創作結合的文化成果。藉由出版與推廣,讓在地故事不再只是靜態的資料,而能成為全民共享的知識力量,並在學校、社區、展覽與閱讀活動中持續流動。李館長強調,高市圖期望透過這樣的文化行動,讓在地故事能代代相傳,並且成為推動高雄向前的重要文化能量。
林園鳳芸宮總幹事王偉旭表示,林園的媽祖海巡是全臺僅見在海上舉行的傳統儀式,與湄洲島媽祖海祭並列,象徵珍貴的信仰文化。他指出,透過多年整合,活動已逐步制度化,讓更多人理解海巡不僅是宗教慶典,更是凝聚地方情感與文化認同的重要象徵。《聽海說的故事》的出版,讓林園不再只是工業印象,而是一座充滿故事與文化生命力的海洋聚落,值得每一位林園人共同珍惜與傳承。
繪本作家李瑾倫也分享到,這次創作讓她深刻體會到「畫筆不只是創作工具,而是承載文化的媒介」。她說:「每一幅插畫背後,都是村民的記憶與感情。創作時我想像著沙洲上的孩子、媽祖海巡習俗,以及不同世代共同維護的紅樹林,希望能把那份真實與溫度留在紙上。我希望孩子和大人都能在閱讀中感受到土地與海洋的力量,理解文化不是抽象的詞語,而是每天的日常生活。這些故事雖然源自林園,但其實屬於整個高雄,也屬於所有熱愛海洋的人。我期盼這本繪本能成為更多交流的起點,讓大家更懂得珍惜環境與文化。」
發表會當天,亦安排繪本原畫導覽與故事導讀,林園國小學生也親臨現場,透過孩子的眼睛來重新觀看土地與海洋,象徵文化薪火的延續。高市圖強調,《聽海說的故事》未來將透過館藏流通、校園推廣及社區展覽,讓更多人認識林園與高雄的文化底蘊,在閱讀中一同守護文化、珍惜環境,共築永續的未來。
圖/《聽海說的故事》繪本發表會林園國小師生到場延續林園海洋文化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