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推動的「無機資源循環產業聯盟(CIRCU-Taiwan)」於今年正式成立,集結水泥、鋼鐵、建材、太陽能等主要產業,以及廢棄物回收粒料等再生產業,共同打造全台首個跨產業循環經濟聯盟。聯盟以「建成環境創造生態多樣性」為願景,目標是推動營建產業從高碳排轉型為淨零引擎。
根據國際統計,建築業耗用全球超過五成原生資源與三成能源,而營建廢棄物中約八成以水泥為主,多屬降級回收,未能充分發揮其價值。無機資源循環產業聯盟將以技術創新與產業鏈整合為核心,每年推動超過兩億噸無機資源再利用,為台灣邁向淨零轉型注入關鍵動能。
聯盟的成立象徵台灣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式成形,並邁入國際舞台。聯盟盟主、立順興資源科技總經理呂東璇指出,聯盟將發揮台灣產業的韌性與創新精神,串聯國際夥伴,展現台灣在綠色轉型上的技術能量與行動力。她表示,台灣的循環經濟已從「回收再利用」進化為融合工程、科學與美學的價值重塑過程,讓城市與建築都成為永續發展的一部分。
無機資源循環產業聯盟以「三藝合一」(工程藝術、科學藝術、美學藝術)為核心策略,並以「有真、有善、有美」為行動精神,重新定義無機資源的循環價值:
「有真(True Taiwan)」 代表循環的科學化,強化ESG足跡透明化與碳管理驗證;
「有善(CON Taiwan)」 象徵工程的善用,透過技術創新與產業整合推動地方共好;
「有美(Sustainable Taiwan)」 則體現循環的美學精神,讓文化與設計成為永續語言。
這三項理念構成聯盟的核心價值觀,融合科學驗證、工程實踐與文化美學,推動台灣建成環境升級,讓循環經濟從技術層面走向社會與文化的深度轉型。
聯盟成員亦展現多項具體成果:
中聯資源:將煉鋼副產物「轉爐石」再利用為瀝青混凝土骨材,道路耐久性提升3.6倍,並取得英國BS 8001認證。
立順興資源科技:推動低碳材料創新,開發低碳CLSM(控制性低強度材料),每立方米可減碳80公斤,並獲得BSI與UL 2799「零掩埋」雙認證。
根基營造:以鋁模板取代木模板,單一工程案減碳達815公噸CO2e,推動永續工務所轉型。
展望未來,聯盟將持續擴大跨產業合作、推動政策連結與國際交流,目標是將「CIRCU-Taiwan」建構為亞洲循環經濟的創新示範基地,讓世界看見台灣以實際行動推動綠色轉型的成果。
圖說:無機聯盟將以技術創新與產業鏈整合,推動每年超過兩億噸無機資源循環再利用,為台灣淨零轉型注入關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