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為深化學生對社會實務與公民參與的認知,大仁科技大學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前公害防治科)特邀第20屆屏東縣議員、84年畢業校友李世淦議員返校進行專題演講。這次演講由賴文亮教授提供核心主題:「參與,就是改變的開始;學生時代的練習題,社會的應用題」。李議員以其傳奇的奮鬥史,為學弟妹揭示知識與行動結合所能爆發的巨大力量。
李世淦回憶在大仁藥專度過「很開心的這五年」,並特別感謝師長和同學的陪伴與指導。他分享求學期間的參與經驗:曾擔任82級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負責統籌校內社團資源與大型活動(如校慶、演唱會等)。他坦言,這些活動都是在練習責任與合作,也是未來社會應用的基石。同時,擔任畢業紀念冊編輯委員的經驗,更為他日後投入印刷業埋下伏筆。他感念當年科內主任(如林國雄主任)和老師們的支持與諒解,讓他得以在忙碌社團事務中仍順利畢業,甚至獲得德育獎的肯定。
畢業後,李世淦在屏東接下六堆印刷事業社,將在校擔任編輯的養分轉化為事業。在經營印刷廠的過程中,他深入接觸到地方鄉親,聽聞了許多關於環境、交通與資源不足的訴求,激發了他投入公眾服務的決心。他提及,自己透過參與六堆大專青年聯誼會及六堆國際同濟會等社團,認識更多地方議題,並將客家文化和地方建設的聲音帶入議會殿堂。
李世淦在參選屏東縣議員的路上經歷了兩次挫敗,憑藉著「跌倒兩次,扶我一把」的決心和口號,在第三次參選時終於成功當選。他強調,他的核心訴求始終圍繞客家地區的建設、經濟發展,以及交通平等和環保議題(如公墓遷移、反對不當的農地光電發展),他希望像老師傳道授業一樣,不斷向中央及縣府爭取六堆和屏東所需的資源。
李世淦以其人生軌跡向在校生喊話:「在求學期間,真的不要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他強調,校園是最好的實驗場,現在犯的錯誤和挫折,都會讓你記憶深刻,成為未來在社會上不會犯錯的寶貴養分。他總結道,參與的意義在於「從被動到主動、從關心到行動、從個人到群體」,並且「『我做什麼』比『誰該做』更為重要」。他鼓勵學弟妹,知識加上行動,才能真正帶來改變。而負責此次邀請活動的賴文亮教授也表示,無論在校園哪個時間點做的事,都將在未來派上用場,他認為李世淦透過社會服務體現的成就,有時比純粹的專業老闆更具意義。「多作事及多參與」,這是深耕屏東在地多年的大仁科大校友李世淦議員給學弟妹帶來最好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