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專題
許多古代詩人,教子詩文至今依然流傳,希望之聲慧明發表的「讀讀網傳的這八首教子詩文」,他告訴讀者,詩詞裡面蘊藏着教育孩子的大智慧。至今讀來還是覺得溫暖,具有教化之功。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示兒》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責子》東晉·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此詩看出陶淵明孩子駑鈍,可能他娶表妹,近親結婚,孩子智商受到不良影響。
《宗武生日》唐·杜甫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這是杜甫為勉勵幼子宗武寫的一首詩。杜甫的遠祖杜恕、杜預是漢、晉時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審言更是初唐著名詩人,詩人自己更是以詩著稱於世,故勖勉宗武:詩是我家祖輩相傳的事業,要繼承和發揚。
《與小女》唐·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這是詩人寫給自己小女兒的詩。她剛能聽懂大人的講話,就咿咿呀呀的學着說話了。
《洗兒戲作》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寄東魯二稚子》唐·李白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寄東魯二稚子》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遊覽金陵時,因思念東魯兗州家中的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而創作的詩篇。
《嬌女詩》西晉·左思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
台師大國文系賴貴三教授,孩子而立之年,寫詩給兒子:
賴貴三
秉圻三十而立誕慶
國恩家慶歆雙十,懿德秉彝圻廣饒。保育自然林業懋,含弘生熊水功韶。
秋高氣爽光風霽,月朗雪清豁目遼。嘉義卜居新店寶,朝陽鳴鳳樸圜雕 。
閱讀賴貴三作品,完全不輸古人。但是近代又有幾個父母能作詩?或是肯寫信發文給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