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桃園
桃園市政府與永豐餘集團旗下豐川綠能科技今(15)日共同宣布,全台首座以R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促參模式轉型的綠能水資源回收中心—「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正式啟用沼氣發電系統,成為全國循環經濟與綠能轉型的指標案例。
透過厭氧處理與沼氣發電技術,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年可發電約640萬度,創能量相當於超過1萬5,600片400W太陽能板的年發電量(註1),足以供應約1,540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註2)。沼氣發電不僅能自用,還可併入台電電網供民眾使用,真正落實「轉廢為能」、「在地供電」的綠能願景。
此外,該中心更具備減廢與減碳的環境效益,年碳排可減少超過7,000噸CO2e(註3),處理中心內污泥年產量由1,800噸降至1,000噸,減量達40%。結合水資源回收、能源再利用與碳排減量,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已躍升為全國首座具備三重效益的智慧綠能廠。
桃園市長張善政在啟用典禮中指出,桃園是台灣產業重鎮與用電核心,也是落實淨零轉型的重要前線。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營運逾30年,服務近2萬戶、每日處理約2萬3千噸生活與事業廢水。此次引進民間投資與技術,成功以ROT方式推動轉型,成為全國第一個促參法下的綠能回收中心,不僅加速實現2050淨零排放國家目標,也為全台示範一條公私協力的永續道路。
張市長也強調,後續市府將推動水足跡、碳足跡盤查、環境教育場所與TAF實驗室認證等措施,全面翻轉傳統水資源回收場的營運模式,走向智慧化、低碳化。
永豐餘投控暨豐川綠能科技董事長葉惠青表示,永豐餘多年來深耕循環經濟,建構獨有的再生能源閉環系統。此次導入專利沼氣技術,將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高有機污泥,轉化為純度超過83%的高品質沼氣,再轉為綠電,實現從「排放廢棄」走向「資源再生」的關鍵跨越。
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成功示範了如何結合政府政策、產業技術與永續理念,創造出兼具環保、能源與經濟價值的永續新典範。
【註1】單片400W 太陽能發電年發電量,400Wp(峰瓦)* 3.5(日照時數 h/天)* 0.8(發電效率)* 365(天/年)/1000 = 408.8(度/年),6,400,000(度/年)/408.8(度/年)= 15,655.6 片。
【註2】我國2024 年每戶家庭平均每月用電量約346 度,6,400,000(度/年)/346(度/月)/12(月/年)= 1,541.4(戶/年)。
【註3】減碳量計算基礎如下:
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每日平均處理水量22,900 噸、收受剩餘有機資源150 噸。
平均處理水量22,900(噸/天)*原好氧處理碳排0.53(公斤CO₂e/噸)* 365(天/年)/1000(噸/公斤)= 4,430 噸CO₂e/年。
剩餘有機資源150(噸/天)*原處理碳排平均114.8(公斤CO₂e/噸)* 365(天/年)/1000(噸/公斤)= 6,285 噸CO₂e/年。
引入永豐餘旗下之豐川綠能科技公司厭氧技術處理後:
中心污水及剩餘有機資源總處理量23,050(噸/天)*引入厭氧技術處理碳排0.788(公斤CO₂e/噸)* 365(天/年)/1000(噸/公斤) = 6,630 噸CO₂e/年。
1 度=1kWh。中心新建置之沼氣發電機裝置容量800(千瓦) * 運轉8,000(小時/年) * 113年度電力排碳係數0.474(公斤CO2e/度) /1,000(噸/公斤)= 3,034 噸CO₂e/年。
故,減少碳排量為(4,430 + 6,285 – 6,630) + 3,034 = 7,119 噸CO₂e/年。
圖/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發電系統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