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一位人力仲介公司董座,事業再忙,假日都會帶孫子遊山玩水,或是田園生活體驗。他家頂樓種植水果還有收成,屬於農家子弟不忘本的那一類。
星期六上午,連絡他高中同學,確定在田工作,馬上跨越縣市,四十公里不遠,專程帶孫子去見識。正好田裡面堆肥有兩隻雞母蟲,園主人特地以盒子裝牛糞堆肥,連同兩隻「土產」雞母蟲,讓小朋友帶回去觀察生態。
雞母蟲,過去母雞時常在農地上啄食而得名,專有名詞是「蠐螬型」幼蟲,特徵是乳白色、體型肥胖、常彎曲成馬蹄形。一般常見的「雞母蟲」屬於昆蟲目鍬形蟲科 (Lucanidae) 和金龜子科 (Scarabaeidae,包含獨角仙) 的幼蟲,牠們棲息在腐植質豐富的土壤或是腐朽木中。
鍬形蟲幼蟲通常主要取食腐朽木,金龜子幼蟲則偏好取食腐植質,其中金龜子科中的糞金龜甚至會取食哺乳類動物的糞便,是大自然中大型的分解者。而當牠們成長到一定程度後,會在腐植土、朽木中構築一個卵形的空間化蛹,羽化後就會爬出蛹室、展翅高飛。
「雞母蟲」,泛指各種甲蟲的幼蟲,在土裡生長、外型白白胖胖的,獨角仙和鍬形蟲的幼蟲也都長這樣。原PO的盆栽出現雞母蟲,應該是種花的腐植土裡有卵或幼蟲,雞母蟲棲居其中,平常就是乖乖待在土裡吃土。
有人看過白色雞母蟲,快要蛻變之前,全身變成橘紅色,幫蟲又放回原處,至於最後變成獨角仙還是鍬形蟲,要系列觀察記錄比較,一般不是昆蟲學者就無法精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