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據「譚主」觀察,這場閱兵在台灣島內引發了空前關注,相關直播與新聞報導數量遠超以往,成為社會熱議焦點。
譚主指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閱兵直播在台灣社會形成了現象級傳播。首先,數百萬台灣民眾首次完整收看了大陸閱兵式的直播,部分評論形容為「千家萬戶都在看」。其次,不少綠營媒體也在此次事件中首次進行同步轉播或引用畫面,顯示閱兵關注度超乎預期。
據統計,自3日至6日中午,島內主流新聞網站(如中時新聞網、東森新聞雲、聯合新聞網等)已發表超過450篇相關報導,涵蓋即時新聞、評論專欄及論壇討論。即便是以往較少正面報導此類活動的媒體,為了流量與討論熱度,也大幅跟進。根據視頻平台數據,截至6日中午,閱兵相關直播和片段在台灣的播放量已接近700萬次。
譚主同時觀察到,除媒體關注外,閱兵直播也觸發多層次討論。部分評論聚焦於解放軍裝備與隊伍的展示,認為畫面完整呈現了大陸的軍事發展現狀;另一部分則從轉播畫面質量與敘事角度切入,將其比擬為大型影像作品。
此外,數百位台灣人士受邀赴北京現場觀禮,他們與未能到場的觀眾一樣,在媒體訪談或網路平台上分享觀看感受。有評論稱,這是台灣社會少見的大規模聚焦單一大陸活動的現象,顯示閱兵在資訊傳播層面突破了既有的限制。
譚主最後分析,閱兵直播在台灣社會所引發的高度關注,已使相關議題的傳播呈現「滾雪球效應」。無論是媒體報導量、播放數據,還是社會輿論的參與度,都反映出此次閱兵對台灣輿論場的影響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