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積極推動「雲水書車趴趴走-提升孩童多元感官學習計畫」,於日前展開「幼兒繪本創作子計畫」。該計畫由師生組成教學團隊,定期前往嘉義縣三所資源較為缺乏的偏鄉幼兒園,攜帶繪本、畫具及多元創意教具,透過活潑有趣的活動,陪伴幼兒在故事中探索世界、表達想法,並創作屬於自己的繪本故事。繪本創作完 成後,幼教系學生特別利用暑假期間進行排版,將結合民族音樂學系的幼兒音樂創作及產品與室內設系學系支援AR與VR技術,進行動畫繪本的後製製作,預計11月中旬舉辦繪本成果發表。
該計畫融合生命教育精神,將愛與關懷實踐於教育現場,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及教育平權理念,讓知識的種子在偏鄉土地上深耕發芽,為孩子們點亮希望之光。
該計畫主持人賴淑玲副校長表示,計畫初期即率領團隊實地訪查在地幼兒園,包括大林佳禾幼兒園、民雄東榮國小附設幼兒園與溪口鄉立幼兒園,深入了解各園面臨的資源挑戰與發展需求。教學團隊融合幼兒教育專業與音樂素養課程,量身打造貼近各園特色與幼兒發展階段的教學設計與教材內容。幼教系師生藉由此計畫深入社區,鏈結在地教育現場。學生們除具備「幼兒發展」的理論基礎,亦修習「幼兒文學」、「幼兒繪本製作與賞析」、「幼兒戲劇創作」等課程,逐步培養說故事及課程設計的專業能力,為實作教學注入創意與深度。
根據各園教學主題方向,團隊設計出三本風格多元、貼近幼兒學習經驗的繪本內容,佳禾幼兒園以「車子」為主題;東榮國小附幼則配合「博物館探索」課程;溪口鄉立幼兒園則以「在地美食」為核心,從孩子的日常經驗出發,提升學習興趣。學生們每週定期進行教案討論與檢討,依據實際教學回饋不斷修正課程內容。課程從學生自創的兒歌或手指謠引導幼兒進入學習情境,再透過繪本導讀,引發語言思考與創意表達。讓孩子們透過畫筆描繪心中故事,展現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此外,也依各繪本主題內容,由幼教系學生創作歌詞,民音系學生編曲、指導吟唱與錄音,其成果將融入AR與VR繪本的配樂中,讓每一本繪本不僅呈現孩子親手創作的圖文,也蘊含他們真摯的歌聲,讓作品更具溫度與生命力。
參與教學的幼教系學生林宛臻與陳宥郁說,初入幼兒園時,曾被孩子們專注聆聽故事、滿眼好奇的神情深深感動;但在討論環節也曾面臨沉默與混亂並存的挑戰。在一次次教學實踐中,他們逐漸掌握與幼兒互動的節奏,學會引導孩子從被動聆聽走向主動表達,並見證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成長與創意的綻放。
子計畫主持人盧綉珠老師指出,此次計畫提供長期且深入的教學實作平台,讓學生得以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真實教學中,並透過持續反思與修正,累積寶貴經驗,成為培育專業能力的重要養分。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此繪本創作已於日前完成,幼教系學生特別在暑假期間進行修圖、文字編撰,以及整體排版,再由民音系進行幼兒音樂創作,最後由產設系支援AR與VR技術,進行動畫繪本的後製製作,此繪本以跨系合作的方式接續完成,展現出三系學生的專業與集體創作的成果,預計於11月中旬舉辦繪成果發表,期望透過多元領域的跨系合作,為在地三所幼兒園與地方社區注入創新而溫暖的教育能量,開展更多有感且有溫度的教學可能。
圖/南華大學推動繪本創作計畫,跨系集體創作,幼教系學生教導學童如何創作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