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瑩、李至文/高雄
「只剩四分之三的舌頭,卻要說更多好話,做更多善事。」曾被醫師宣告僅剩三到五年壽命的京典石材企業負責人、現任慈濟高雄對公部門聯絡窗口(公傳)鄭楊慶,因深陷第三期舌癌與多次急性肝炎,生命一度陷入低谷。然而,自2011年接觸慈濟、開始茹素後,他的癌細胞奇蹟般消失,十餘年來不僅重獲健康,更成為推廣素食與環保理念的重要推手。
鄭楊慶今(31)日在佛教慈濟基金會高雄分會靜思堂舉行的「2025吉祥月——蔬食共善念 造福得平安」活動中,以「齋戒」為題向近二千名民眾分享自身抗癌轉折與茹素心得。現場包括高雄市民政局副局長吳淑惠、鳥松區長盧雪紅、旗山區長莊家柔、大社區長王瑞麟、仁武區長陳瑞勇、三民區長許淑媛、六龜區長陳昱如及眾多里長蒞臨共襄盛舉。
鄭楊慶回憶,過去嗜食牛肉,不僅導致十九次急性肝炎,更演變成舌癌,需切除舌頭四分之一。當醫師給出「三到五年存活期」的嚴峻警告時,他坦言心情跌入谷底。正當絕望之際,慈濟志工潘機利引領他走進慈濟,並深受證嚴法師「清淨在源頭」的開示感召,毅然改變飲食習慣,開始茹素戒葷。出乎意料的是,不僅身體逐漸恢復,癌細胞也無聲無息地消失。這段歷程讓主治醫師亦驚嘆:「沒有化療,怎麼可能癌細胞會自行消退?」
康復後的鄭楊慶,把人生的「第二次機會」奉獻給慈濟志工服務。他強調,中元節不應再被視為「鬼月」,而是「吉祥月」──透過行善、行孝、齋戒與茹素,不僅能表達對先靈的敬意,更能護生護地球。他呼籲民眾以蔬果、糕餅、鮮花取代殺生祭品,讓普度回歸慈悲本意。
活動會場同時設有「千人素食佳餚」攤位,由香積志工精心準備。吳淑惠副局長到場慰勞並表示,自莫拉克風災與慈濟志工並肩服務以來,她深刻體會到天然災害的嚴峻與「救地球」的重要。此次蔬食推廣,也呼應市長陳其邁所強調的「淨零排碳」願景。
活動最後,現場嘉賓與市民一同享用素食,共同體驗健康飲食與環保理念。此次演講不僅是一場生命故事的見證,更是一場推動社會共善的行動號召,讓吉祥月真正成為「護生、護心、護地球」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