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國教署在「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理念支持下,協助偏鄉地區身心障礙學生解決學習資源、交通支持與就業機會等需求。如國立苗栗特教深耕支持性就業與生活轉銜輔導,成功協助畢業生小柚(化名)走出困境、穩定就業、邁向自立,成為偏鄉特教資源整合與成功轉銜的代表性案例。
小柚自幼父母失能,由年邁的外婆照顧,住在苗栗南庄八卦力山區。家庭收入仰賴外婆微薄月薪,卻要負擔房租、生活費和每天下山上學的包車費,日子捉襟見肘。雖然經濟困苦,但祖孫間的深厚情感讓小柚擁有滿滿的安全感。然而,去年外婆罹患大腸癌接受手術後無法再工作,整個家庭頓時失去支撐,小柚的就業與自立成為迫切課題。因此,小柚就學期間,學校不僅協助交通與生活照顧,更啟動全方位的就業轉銜輔導機制,為他點亮了通往自立的微光。
起初,小柚對於識字與學習表現出焦慮與排斥,甚至在職業輔導時情緒失控。學校師長與職輔員持續給予專業照顧,在建立信任與情緒穩定後,逐步展開交通訓練,陪伴他搭乘公車、學習生活自理、外出點餐、認識職場環境。這些日常中細緻的引導,穩健開啟了小柚對未來的想像。
接著,苗栗特教啟動支持性就業輔導機制,從職業興趣評估、生活技能建立、交通訓練,到社交與情緒管理一步步陪伴。學校安排小柚至實習廠商進行半年實習,從簡單的補貨、標價到參與市集兜售產品,在師長、職輔員及實習廠商協助下逐漸累積數學、語言與社會互動能力,也找回自信。
今年畢業前夕,小柚經縣府職評轉介,順利錄取NET倉儲包裝職缺,成為苗栗偏鄉的成功媒合案例。在交通極度不便、社會支持資源有限的地區,這項成果極其難得。學校同步與社政單位協調安排小柚入住一所康復家園,並持續進行作息、交通與生活訓練,為進入社會打好基礎。
這段從偏鄉走向社會的路,小柚走得跌跌撞撞,但堅韌不拔;他的成長歷程,也讓人深深感受到教育陪伴的力量。這不僅是他的成功,更是教育部國教署、苗栗特教學校、縣府就業與社政體系、企業與民間資源共同實踐「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理念的成果。
苗栗特教學校深知偏鄉資源有限、支持力薄弱,但學校相信每一位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成就。只要給予耐心與正確的支持,就有可能翻轉生命。
國教署強調:「特殊教育的核心價值,是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適性的環境中發展潛能、擁有選擇未來的機會。從學校到社區、從課堂到職場,我們要攜手打造無障礙的支持網絡。」
圖/國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