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面對日新月異的環保犯罪,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今(21)日召開「北區檢警環業務交流會議」,匯聚北區各地方檢察署、環境保護局及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等環境執法人員,針對「犯罪新型態」、「蒐證新技巧」及「執法新工具」深入交流與研討,讓環境犯罪無所遁形。
環境管理署發現近年不法環保集團的犯罪手法,已演變成透過虛設人頭公司、欺騙地主免費整地與跨縣市流竄以規避查緝,這類新型態犯罪不僅難以追蹤,更對土地與地下水造成難以復原的危害。為此,環境執法團隊同步精進各種新工具與蒐證技巧,透過衛星影像比對分析,追蹤地貌異常變化;利用穿戴式攝影機,記錄第一線稽查過程,確保證據合法性;結合大數據分析與GPS軌跡追蹤,找出可疑車輛的移動模式與不法據點。這些科技工具的運用,大大提升了執法的精準度與效率,讓環保犯罪集團的違法行徑,無所遁形。
這次會議邀請桃園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與第一線環保機關執法人員分享環保犯罪偵辦經驗,緊密串聯中央與地方的執法能量,促進經驗傳承與知識共享。環境管理署顏旭明署長表示,檢警環三方的資訊可即時互通及資源共享,就能建立更有威懾力的執法網路,從環境犯罪的源頭預防、案件偵防到後續追訴,共同編織一張讓環保犯罪無處可逃的法網,為臺灣的環境保護築起一道更穩固的防線。
面對日益複雜的環境犯罪手法,必須仰賴環保機關、司法機關與中央地方通力合作,藉由業務交流建立協作默契與應變能力,更能提升實質執法能力。未來環境管理署將不定期舉辦專題研討、經驗交流及專業技能培訓,確保各環節執法人員都能掌握最新、最有效的偵辦工具與策略。透過檢、警、環三方前所未有的深度合作,將能大幅縮短偵辦時程、提高起訴率與定罪率。有效遏止環境犯罪的發生,並展現政府打擊環保犯罪、捍衛環境正義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