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地方工程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從設計到施工,每一環節都需經得起法規與品質考驗。屏東縣政府政風處17日於萬巒鄉公所舉辦「廉能工程 屏安啟程」工程倫理與防貪管理巡迴座談會,邀集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蕭惠予、前高雄縣政府秘書處科長林慶堂及各機關學校辦理採購人員,聚焦「新工法審查」與「設計變更處理」兩大常見難題,共同對話、交換經驗。 有別於以往單向宣講的講習模式,座談以互動討論方式進行,讓基層人員能直接反映實務困難並獲得專業回應。
會中指出,地方建設常引用新材料或新技術,但若未掌握市場狀況,可能產生排除競爭等爭議。專家提醒,設計階段應查證規格合理性,並避免間接形成「只能某廠商得標」的結果。 現場也分享了許多基層人員的難題,像是遇到現場跟設計圖不一樣的情況,為了趕工往往會「先施工、後補程序」,這樣做雖然是出於效率考量,卻可能在驗收時被認為程序不完備,甚至面臨契約履約爭議。檢察官提醒,設計變更雖然常見,但一定要有清楚的書面簽辦與紀錄,才能保障自己、也保護整體工程品質。
萬巒鄉長林國順表示,地方建設做得好不好,鄉親最有感,公所非常重視每一項工程的品質,本次座談會讓同仁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風險,也幫助公所在面對設計變更或新工法應用時,知道怎麼做才安全、才合法。未來,會持續用心把關,讓萬巒的每一條路、每一項設施都能讓民眾放心。
政風處則補充,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建材工法與設計理念,機關在追求工程創新之餘,更應審慎評估採購各階段可能衍生的制度風險,並建立內部查核與風險辨識機制,讓創新成為提升品質的助力,而非招致爭議的漏洞,為民眾打造更安心的公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