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的「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被譽稱臺灣永續奧斯卡之美名,是國內永續績效標竿獎項。2025年7月揭曉第三屆「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交通部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簡稱南分局)繼去年「打造守護陸蟹的公路-台26線恆春半島香蕉灣路段路蟹廊道」榮獲金級獎(非營利事業組)後,再次榮獲同獎項之殊榮;今(16)日頒獎典禮由公路局南分局陳貴芳分局長代表領獎,共享榮耀,並展現公路守護生物多樣性之決心及行動。
這次獲獎為台28線17k~29k(高雄市田寮區)淺山丘陵路段,因人口密度及開發程度尚低,保留了大面積的自然棲地,擁有多樣性豐富的哺乳類動物資源,曾記錄到至少25種哺乳類動物,其中有15種為特有(亞)種,保育類動物有4種,分別為穿山甲、食蟹獴、麝香貓與臺灣水鹿等物種。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於2019年公佈本路段為全臺百大路殺之中大型哺乳類動物路殺熱點,亦於近年發生多起鹿科及中型哺乳類動物路殺事件受到關注,南分局自2021年起開始規劃本路段行動方案為降低中大型哺乳類動物路殺之保育工作,會同國內專家學者、在地社區團體(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等)與相關機關(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林業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等),多次進行現勘,依據各路段環境特性,並結合紅外線自動相機調查及公民科學通報資料,逐年滾動調整推動動物友善設施改善及建置工程,以友善公路兩側物種穿越,有效降低路殺事件,並邁向生態共存之路。
至2025年3月以來逐年完成路殺熱點處三座橋(馬頭山一號橋、馬頭山二號橋與鹿天橋)橋下動物友善通道改善,由監測成果顯示動物使用率與種類數皆有上升趨勢,另於三處路殺熱點路段(23k~24k、25k~26k、27k~28.5k)增設防護網、警示標誌牌面及路側隙地綠籬之改善,監測成果亦顯示整體動物路殺事件有下降趨勢。
除了辦理本路段動物友善通道改善工作,南分局自2021年起受在地社區團體邀請,每年均參與生態市集宣傳本路段動物友善設施改善目的與成效,並於平時與在地社區團體合作,將橋下動物友善通道空間作為環境教育場域,以宣導方式深化「生態共存」理念,更於今(2025)年3月受邀參與「全國NGOs環境會議」活動,分享執行成果推廣至全國NGO團體,進而傳遞用路安全與生態保育意識。
公路局南分局陳貴芳分局長表示,本路段泥岩惡地地形孕育該淺山地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公路建設不應限縮原生生物使用空間,更應為提升生物多樣性,促進該區域惡地地形之能量流動努力。因此,在未來道路養護工程友善方面,南分局會更致力於兼顧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之營造,以實現萬物平權的幸福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