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屏東縣農業大學創立十年來已培育1878位學員,今(15)日舉行第十一屆開學典禮,縣長周春米化身一日班主任為本屆新生加油打氣,周縣長表示,農業大學辦學十年有成,有賴產官學多方共同的支持,邁入第二個十年的起頭,期盼學員透過系統性的專業培訓,為屏東的農業大軍注入創新動能,厚植在地農業實力。
今年報名人數非常踴躍,已開班的班別農業基礎班、動物科學班、水產養殖班、半島特色農業工作坊,總共限額160名,各班皆已超出限額,主辦單位還接到一通來自新北民眾,希望屏東農業大學到新北開課,代表辦學十年有成,今年特別開設新住民分班、在屏南半島及原鄉地區特別辦理特色農業工作坊,還有進階課程菁英班,期盼學員們在兩個多月後都能有所收穫。
農漁產業是屏東的根,風土條件造就屏東農特產發展出獨特的風味,芒果、鳳梨、午仔魚等都是精品中的極品,不過農漁民將面臨更多極端氣候的挑戰,縣府也會建構更具防災韌性的環境,例如強化沿海地區海水養殖基礎建設的「下埔頭、大庄及東海養殖生產區海水供水系統」已動工,屏東農業政策也會調整,降低氣候的風險,同時跟上世界的潮流,減碳、低碳,創造永續價值,也讓產銷更順暢。
第十屆畢業學長吳東祐8年前從澳洲返鄉種植木瓜,113年度獲得屏東南州雙瓜節的冠軍,他到場勉勵學弟妹,「天氣會變、市場會變,阮只要做好準備就不怕變化」,很多事情無法改變,但能改變思維跟心態,「舊地圖到不了新大陸」,農業大學就像是一張新的地圖,教我們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本屆農業基礎班班長侯克葳接手家中溫網室培養的蝴蝶蘭,他表示,種植蝴蝶蘭會遇到病蟲害的問題,尤其現在溫度越來越高,想從農業大學學到實務跟經驗的結合,進而創新。23歲剛畢業的莫佳璋,作為農業門外漢的他想透過農業大學學習的知識,運用在自家的可可園。
縣府農業處表示,屏東縣農業大學始終秉持著「智慧農業、永續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理念,本屆課程設計內容多元且貼近實務,涵蓋智慧栽培技術、低碳耕作模式、農產品驗證申請、農作物加工及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介紹等專業知識,更邀請來自產、官、學界的專業講師進行授課與案例分享,帶領學員從實作中強化專業能力。
今日課堂邀請到台灣經濟研究院林維君所長專業授課,以「循環農業與綠趨勢」為主題,指出農業綠趨勢強調環保與節能,推動農業轉型,減少對環境影響。並說明土壤碳匯、農業資源循環應用等專業知識,降低資源浪費並提升生產效率,打造友善永續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