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佛光山《人間福報》、社團法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舉辦的「2025國際蔬食文化節──蔬福生活」,17日進行開幕式,由聖義龍獅團熱力四射的舞龍舞獅表演揭開序幕,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說:「蔬食理念是對環境的珍惜」,強調蔬食不僅讓身體健康,更透過文化展現,讓心靈更充實。
秉持著「蔬食、環保、愛地球」的精神,「國際蔬食文化節」已持續舉辦20年,心保和尚開示致詞表示,面對環境變遷,蔬食理念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覺醒與覺悟,與佛教精神相呼應。環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影響深遠。
心保和尚指出,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沿海房屋,即便是豪宅也無法居住,迫使人們遷移。更有甚者,全球多個城市因海平面上升,數年後恐將被淹沒,居民不得不撤離。
環境危機不僅止於此,氣候兩極化可能導致植物無法生長,稻米、蔬菜、水果等糧食短缺,引發糧食危機。更悲觀的預測是,糧食短缺可能引發搶奪與戰爭。雖然無人希望如此,但這些危機正緩慢逼近,若不及早行動,恐為時已晚。
「蔬食理念是對環境的珍惜。」心保和尚強調,蔬食不僅讓身體健康,更透過文化展現讓心靈充實,呼籲大眾以蔬食實踐健康生活,共同守護地球。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表示,回想20年前,《人間福報》就開始辦素博展,不久前也在宜興大覺寺舉行,而新冠疫情期間,也如同鸚鵡救火,辦理蔬食文化節,同時結合母親節、佛誕節,在嚴峻的情況下完成展覽。
地球正面臨暖化危機、極端氣候,依空法師指出,從佛教角度來說,人的身體叫正報,住的環境叫依報,我們不斷巧取豪奪地球,如同慢慢登上高山,但到了山頂就是下山,所以稱為成、住、壞、空。住之後就是壞了,但我們不能讓它壞得那麼快,所以用鸚鵡救火的熱忱和真心舉辦蔬食文化節。
透過蔬食文化節,依空法師希望,每一個人的正報都能身心健康,一起保護我們的依報,也讓努力推動蔬食的縣市和廠商可以有與大家廣結善緣的機會。
農業部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連續多年參與蔬食文化節,他表示,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正深刻影響地球,政府與民間均積極推動淨零減碳,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維護健康地球與永續環境,農糧署大力推廣有機農業及農糧產品,與蔬食文化節理念高度契合。蔬食直接供人食用,無需經過飼料轉換,能有效提升食物利用效率並減少浪費,對環境保護意義重大。
農糧署自108年依據《有機農業促進法》推動有機農業以來,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有機農業面積已達2萬8千3百50公頃,占全國農地面積3.64%,較當年成長一倍。有機農業不僅有益健康,更因避免使用化學肥料而對土地更友善。陳啟榮強調,蔬食生活與有機農業已成為全球趨勢,對個人健康及地球永續,均有顯著助益。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長蘇瑞祥說:「南投是農業大縣,大家喝的茶、吃的菜,有6成都是來自南投,因此推行食農教育、愛護地球的永續理念,絕對責無旁貸。」蘇瑞祥表示,縣府為發展農業品牌行銷,成立「品味南投」,本次蔬食文化節也有逾10個攤位參展,各個有特色,歡迎大家前往。
今天的開幕儀式邀請8位貴賓參與啟動儀式,分別是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會長趙翠慧;農業部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環境部綜合規劃司簡任技正李奇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中國探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峯。
8位貴賓同步拉下氣球啟動繩,象徵「蔬福生活」正式開幕,今年活動以「蔬食仙子」為主題,透過豐富創意與互動體驗,展現蔬食文化的多元魅力。誠摯邀請大家一同參與這場充滿法喜與歡樂的盛會,共同見證這場以蔬食、環保、愛地球為主軸的年度盛會,邀請全民走進幸福蔬福生活。
今日出席貴賓還有南投縣政府農業處長蘇瑞祥、雲林縣政府環境處處長魏聖德、苗栗縣處長陳樹義、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教授、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副理事長賴國津、佛光山榮譽功德主暨協會理事蔡國華、陳素雲賢伉儷、黃明泰、蔡素芬賢伉儷,以及協會一行人周學文、胡素華、許橞鄞、 陳李葉、張寶滿等人共同出席。
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日本東京佛光山寺住持覺用法師、日本福岡佛光山寺監寺如愷法師、佛光山妙法寺住持覺華法師、佛光文化社長滿觀法師、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妙蘊法師,南僑集團總經理高長慶、皇家可口股份有限公司處長林立惠、桃園市伴手禮協會理事長林運鍾、禾青香堂董事長陳倖平、禾青香堂總經理邱鈺茹、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常務理事劉本善、劉瑞麟,理事黃月麗、田麗雲、蘇家堃等人出席。
「2025國際蔬食文化節──蔬福生活」昨起至19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B區舉行,每日活動將提供前200名入場觀眾,領取限量超值福袋。
圖/右4起貴賓: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會長趙翠慧;左列貴賓:農業部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環境部綜合規劃司簡任技正李奇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中國探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