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趙士翔/台北
人工智慧(AI)在全球興起熱潮,各領域都逃不過這波AI熱,繼「智慧農業」科技之後,「智慧生態」因AI的興起,開始引起關注與應用。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今(9)日舉辦「生態傳播論壇」,以 AI應用在物種保育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為主題,率先在國內掀開「智慧生態」,永續發展之路。
此次論壇邀請AI專家、國際AI生態責任治理計劃共同創辦人陳楊文博士,演講「智慧生態-AI應用在物種保育及生物多樣性」,提出頗具創見的「智慧生態」概念。台大研究生賴英瑄、黃郁翔、薛貞文、媒體人楊惠琪,以及觀鳥網站負責人葉銘琛擔任與談人,多方討論讓議題更深入,與會學生及來賓收穫良多,共同關注AI在物種保育與生物多樣的正向能量。
此次論壇主持人、台大生傳系「生態傳播專題」課程教師林如森博士表示,AI如何支援自然保育,建立「自然與經濟連結」,是全球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企需建立的共識,希望藉由此次論壇,激發更多創見,而且能夠具體成形。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系主任黃麗君致詞時表示,無論智慧農業或智慧生態,有了AI的「小幫手」,更能創造對人類的貢獻,邁向永續發展之路。
主題演講者陳楊文博士以四個面向勺勒此次論壇的重點議題,包括:一、觀光(藍色經濟)對海洋永續的議題。二、自然資本揭露(Taskforce Nature Finance Disclosure, TNFD)與自然保育。三、用人機協同的混合智慧(Hybrid Intelligence)保育自然。四、AI應用在智慧賞鳥、監測鳥況與生成播報-以布袋濕地為例。
陳楊文表示,TNFD 將自然依賴與自然衝擊量化與揭露,讓企業與金融機構意識到:保護自然不再只是「公益」,而是攸關生存的「風險管理」與「價值創造」。
`
他指出,TNFD可以支援自然保育,並建立自然與經濟的連結,我們對哪一個生態系統的依賴,風險管理與價值創造,提供標準化的自然揭露架構(LEAP 方法)。TNFD 提供 LEAP(Locate, Evaluate, Assess, Prepare)方法,引導企業從找出與自然互動的地點與活動,到評估依賴與衝擊、風險與機會,進一步規劃策略與揭露行動,這套框架將自然保育轉化為企業可操作、可衡量的管理項。
他說,為了要預防性保育、生態與經濟的連結、金融機構可以成為保育行動的力量。至於AI應用生態保育及賞鳥活動,陳楊文提出多項創新。他說,AI可開創遊客全新活潑的AI智慧賞鳥體驗,也可自動監測與量化例如布袋濕地生態園區侯鳥的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本(Biodiversity Nature Capital )。AI也可提供以「自然為本解方」(Nature based Solution, NbS)的永續觀光模式。
而AI也可創造一個賞鳥觀光新體驗。他說,賞鳥者旅遊到現場認識特有鳥類生態(鳥況),有趣與特殊的鳥類邂逅故事,引起非來不可的興趣。對專業導覽而言,可提供外語鳥導的學習平台;對以自然資本TNFD為企業責任報告CSR企業而言,提供獎勵旅遊。
他說,AI運用得當,可以提供嶄新的智慧觀光體驗,從虛實相生(4.0)進化到AI賞鳥與AI自動解說(5.0);所有現場解說故事,由AI根據辨識出的鳥況,生成故事文本與聲音,遊客每次來訪都會有新奇的賞鳥體驗。同時,AI也可作為外語鳥導培訓場域。
至於永續混合智慧賞鳥,也是人機協作鳥導解說的傑作。陳楊文博士指出,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AI智慧賞鳥監測與多語言解說系統,預期可成為觀光著名景點與外語鳥導解說培訓平台。而世界第一次發表「觀光工業5.0」之「智慧賞鳥」等級規範表,領先國際賞鳥平台。
他說,AI賞鳥解說技術輸出到日本九州出水市(台積電日本廠位於附近的熊本)獲取國際形象。世界第一次「智慧賞鳥與自然資本」國際論壇,除了吸引日本丶菲律賓相關觀光產業,和台灣以自然資本為CSR核心的中信金與玉山金的企業夥伴關係與挹注。另外,AI除了可應用在智慧賞鳥、監測鳥況,也可作生成播報。
此次論壇由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推廣委員會、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共同舉辦,合勤基金會支援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