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市場需求轉變的趨勢下,臺灣咖啡產業邁入全新里程碑。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經多年育種與研究,成功培育出首個本土咖啡品種——「台農1號」。此品種突破中低海拔種植瓶頸,不僅具獨特堅果香氣、溫和果酸與厚實口感,更兼具穩定產量與優良品質,為國產咖啡開創新局。
「台農1號」經國際標準杯測證實,其低海拔生產的生豆烘焙後風味可達精品咖啡(SCA 82分以上)等級。該品種的葉片富含高濃度綠原酸,不僅能製成保健功效的咖啡葉茶飲,亦可應用於美容保養產品原料,為咖啡農創造豆品以外的加值收益,展現農業循環利用的潛力。
為推廣研究成果與促進產業多元應用,農業試驗所於11月11日在嘉義分所舉辦「台農1號咖啡試飲與展示觀摩會」,邀集產官學研單位與各地咖啡農共同參與。活動現場由嘉義代分所長張哲瑋及歷任分所長親自沖煮「台農1號」,與民眾共享風味層次豐富的臺灣精品咖啡。會場亦展示以綠原酸為基底開發的保健飲品與美容護膚產品,展現本土咖啡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潛能。
張哲瑋指出,根據農業部統計,113年全臺咖啡種植面積約1,216公頃,其中中低海拔區域占七成。為兼顧產業穩定與氣候變遷挑戰,自有品種的培育至關重要。「台農1號」植株強健、適應性高,於中低海拔區域產量約為現行品種的1.2倍,高海拔地區則有更優異風味表現。
「台農1號」研發主持人張淑芬博士表示,此品種葉片綠原酸含量為一般品種的兩倍,搭配農試所自研的「優質咖啡葉茶製造技術」,綠原酸含量可提升2至7倍;同時透過高效專業萃取製程,可再提高5倍提取效率,應用於保健與美容產品原料開發,為咖啡農提供第二收入來源。
目前「台農1號」已成功技轉業者,推廣至全臺平地至海拔1,300公尺的產區,成為中低海拔咖啡區的重要新選擇。臺灣咖啡年產量約1千公噸、產值約10億元,相較每年進口逾5萬公噸咖啡豆的龐大市場需求,仍具發展空間。農試所期盼藉由此新品種,推動「正港臺灣咖啡」品牌化,凝聚產業能量,打造屬於臺灣的精品咖啡新風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