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為積極響應環境部推動之水資源永續政策,並因應極端氣候下水資源短缺挑戰,大仁科技大學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秉持「理論與實務並重、專業與證照並行」的教育理念,致力培育符合國家綠色轉型需求的專業人才。10月14日,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下,該系帶領大三、大四學生前往高雄拷潭自來水廠與臨海水資源中心進行實地學習參訪,透過創新的「環安衛雙核心」整合型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專業競爭力與實務應用能力。
此次參訪精心規劃「水循環雙核心對比學習」模式,選定兩座功能迥異的指標性水處理設施,完整體現現代水資源管理「開源節流」的雙重策略。拷潭自來水廠創建於1972年,日出水量達270,000立方公尺,供應大高雄地區民生用水需求,學生深入了解混凝沉澱、快濾池及清水池等傳統淨水工藝流程。臨海水資源中心則為國內首座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廠一體興建的BTO計畫,每日產製33,000噸高品質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採用先進的薄膜生物反應器(MBR)及逆滲透(RO)技術,產水水質優於自來水標準。
環安衛系洪堂耀主任表示,此次創新教學活動具備五大核心效益:第一,透過專業技術能力提升,學生對比學習不同處理目標下的技術選擇差異,為未來從事水處理相關工作奠定紮實基礎;第二,提供證照考試實戰經驗,學生親眼見證處理流程如何確保水質符合環境部相關標準,並觀摩廠區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執行,對準備廢(污)水處理專責人員、自來水從業人員及職安衛相關證照具實質助益。第三,培養跨領域綜合視野,臨海水資源中心結合生態滯留池、綠地及環境教育設施,使學生從環保、景觀、生態等多元角度理解水資源管理;第四,深化政策理解與職涯規劃,學生認知再生水如何緩解工業與民生用水競爭,成為極端氣候下城市治理重要策略;第五,強化實務操作能力,透過現場專業人員解說與設備實地觀摩,大幅縮短理論與實務間的落差。
系上帶隊教師之一,賴文亮教授進一步說明,環安衛系積極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目標,將ESG永續發展理念融入專業課程設計,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學生觀察到水資源循環利用如何減少環境衝擊,更透過實地了解職場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培養學生成為兼具環境保護意識與職業安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
參與學習的大四學生洪陳同學分享:「透過對比參訪,我們清楚看到傳統自來水處理與現代再生水技術的差異,特別是MBR與RO系統的高效能表現,讓我對未來投入環保產業更具信心。」大三學生呂同學則表示:「臨海水資源中心的綠建築設計與生態工法令人印象深刻,讓我體認到環境工程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永續發展的重要實踐。」
大仁科技大學長期致力於產學合作與實務教學創新,環安衛系更以「培育環境與安全衛生專業人才」為使命,積極推動學生參與各類實務學習活動。未來該系將持續深化與產業界合作關係,規劃更多元化的校外教學課程,包括環境檢測實驗室、工業安全防護設施、綠色能源廠房等參訪學習,全方位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為國家環境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領域培育更多優秀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