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遵/高雄報導
學生製作的「窗花燈」,白天吸收太陽光照後,夜晚窗花燈亮起為校園增添色彩;高雄市博愛國小師生以「藝起亮起來」為主題的創新作品,得到「114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人氣獎,融合綠能與數位科技的「窗花燈」,親師生們都說入夜後的校園變得很漂亮。

博愛國小學校教室外廊面向東方,日照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因此老師就以小太陽能板,指導學生製作與設計「窗花燈」,響應善用綠能,也貼近科技與生活,同時延伸至環境空間改造。

此計畫以綠能與蓄電啟發學生學習動機,將綠能的概念延伸至環境空間改造,讓學生運用綠能美化環境並增進學校的夜間照明。
課程設計使用數位軟體設計圖案,將素材進行數位裁切,結合太陽能板和光敏電阻等科技元素製作感應式窗花燈。數位軟體設計窗花圖案,運用壓克力雷切結合太陽能光伏板、充電控制器和光敏電阻等科技元素製作節能感應式窗花燈,學習使用新興科技設備,完成各式「窗花燈」,用以裝置校園走廊美化環境。

窗花圖案可以配合節慶或是需求客製化,讓學生發揮各種創意,熟練。白天太陽光照後,放置在校園夜晚就會呈現各種繽紛色彩,美化夜間校園。
 &
由廖素禎老師指導,帶領博愛國小學生設計製作的互動「窗花燈」展品,在 114 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的推廣學校活動中,博愛國小以「藝起亮起來」為主題創新作品,巧妙融合綠能與數位科技,將校園空間化為互動藝術,引來參觀人潮,榮獲本次展覽大會第三名人氣獎。

 &
114年度數位深耕計畫由東光國小、博愛國小與愛國國小組成計畫團隊,三校教師經常相互研討共備課程。愛國國小改造學校圖書館,東光國小強調智能校園,博愛國小在本次計畫中,則以創意設計與科技結合為核心,運用壓克力雷射切割技術,以窗花造型創作燈具,再搭配光敏電阻感測器控制燈光變化。

燈具配備太陽能板,白天儲存電能,夜晚照明。透過自行撰寫程式,學生設計了可以輸入不同指令,變換燈光樣式的功能。參觀者可即時給出燈光指令,學生則根據來賓的指令改變燈光效果。這種互動性不僅讓來賓參與其中,也展現了學生對程式語言與電路設計的熟練度。
 &
「114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由教育部主辦,於11月1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展示現場人潮絡繹不絕。博愛國小學生依據來賓指定的燈光指令迅速調整窗花燈,來賓則被學生的技術掌握與反應速度折服。最終三校所組成的團隊在大會中獲得「前三名人氣獎」,獎項是對師生創意與努力的肯定。
 &
展覽結束後,博愛國小將作品在校內展示,除了讓更多學生學習與互動,夜晚窗花亮起也為校園增添更多色彩。這不只是一次展覽,更是一次把科技、美感、永續理念植入校園日常的實踐。
 &
負責解說的宥綸同學說:「有參觀的小朋友問我有沒有在販售這款窗花燈,看到大家喜歡作品,真是令人開心!」禹硯同學說:「自己有架設一個程式網站,簡化操作步驟,讓指令可以直接輸出和上傳到控制板來變換窗花燈。
 &
指導老師廖素禎老師說:「在這次的計畫中,學生從綠能概念延伸到節能感應窗花燈創作,學習到數位科技的應用,展覽中學生將課堂所學根據不同的提問和對象調整回答內容和方式,將綜合應用呈現在口頭報告時,值得嘉許。AI生成應用是未來教育的趨勢,結合綠能和數位科技以及美感表現讓這次參展作品成為目光的焦點。
 &
博愛國小校長張逸婷說,這次「藝起亮起來」看見了學生透過數位科技與綠能實作所展現的創意與自主學習力。正是數位深耕計畫所要培育的素養:不只是讓學生會用科技,更要他們懂得運用科技來創造、互動、改變。成果也離不開老師們的專業成長與合作,也達到持續推動教師精進、跨校交流分享、共備課程,共同推動數位教育與永續學習,共學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