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被學者認定野外族群僅剩不到200尾的臺灣特有種蘭嶼吻鰕虎(Rhinogobius lanyuensis),年初經農業部公告,正式增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不過,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廖德裕團隊最新的研究報告,讓蘭嶼吻鰕虎終於「身世大白」。原來蘭嶼吻鰕虎已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廣泛分布,保育顯現曙光。這項發現獲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數據》(Scientific Data)。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生莊維誠率先發現蘭嶼吻鰕虎和菲律賓吻鰕虎外觀相近。他表示,2020年他意外看到國外知名水族玩家Heiko Bleher在網路上發布採自呂宋島土格加勞(Tuguegarao)的吻鰕虎未鑑定種照片,雖然心中有諸多猜測,但因為「外型像的吻鰕虎太多了!沒有樣本無法成立科學證據」而作罷。直至2023年獲菲律賓採樣許可,實驗室組團展開呂宋島的實地調查,從呂宋島北部的卡加延河(Cagayan River)流域到河口週邊的獨流溪,都能發現數量驚人的「疑似蘭嶼吻鰕虎」,讓團隊既興奮又驚訝!
莊維誠指出,雖然菲律賓吻鰕虎樣本外觀與蘭嶼吻鰕虎相似度高,但為求慎重,標本攜回臺灣後再進行生命條碼分析,DNA數據清清楚楚地顯示為同一種生物,證實蘭嶼吻鰕虎一舉從臺灣特有種保育類,成為橫跨東亞島弧、於菲律賓呂宋島廣泛分布的族群,一解續存的燃眉之急。
廖德裕表示,原來僅知道蘭嶼吻鰕虎分布於蘭嶼的獨流溪,是一種小型的兩側洄游魚類,常棲息在水質條件優良的獨流溪中,魚苗在孵化後會漂至河口或近海,成長為稚魚後再回溯至淡水域成長及繁殖。這次在呂宋島發現蘭嶼吻鰕虎,印證菲律賓與臺灣之間因為黑潮的帶動,使得東亞島弧之間的生物產生了連通性,影響西太平洋的生物相,有臍帶相連的關係。然而洋流如何將蘭嶼吻鰕虎僅帶到蘭嶼,為何臺灣本島沒有分布?都是值得未來深入探討的問題。
「呂宋島族群的發現讓我們對蘭嶼吻鰕虎的未來鬆了一口氣!」廖德裕表示,由於溪流整治工程逐步使蘭嶼當地的溪流水泥化,影響了蘭嶼吻鰕虎的族群大小,曾經粗估僅剩不到200尾,而被列為保育類。如今蘭嶼吻鰕虎在呂宋島廣泛分布,是否持續列為保育類可能會進一步探討,但他強調,若蘭嶼吻鰕虎棲地遭到破壞,族群無法續存,也會是臺灣生態無法計量的損失。
該論文作者群除了莊維誠、通訊作者廖德裕,另包括第一作者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畢業生Al C. Dimaquibo、博士後研究員黃文謙和菲律賓漁業水產資源局的Angel B. Encarnacion、Melanie C. Villarao及Romina V. Yutuc。
期刊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5-057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