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高雄市很多公園綠地,現在都還看得到或長或短、由鵝卵石舖成的健康步道,此風興起於民國八十年間,現今再去踩踏的人,一冬一冬少,甚至可能好幾天都看不到人上去踩。再過數十年,這些步道可能就變成公園內的「歷史文物」了。
高雄市健康步道的始祖設在苓雅區福壽里河北路與河南路中間的廊道上,是於民國八十年間舖建的。當年的里長郭寬洲像里政推動的「梅花鹿」,點子特別多,他里政經營有成,一直連任至今,這條步道是他最有感的成就。
他發動里民及各界捐款舖設,主體及週邊設施,總共花費114萬5000元,所有捐款者的芳名立碑永誌,這是郭里長帳目公開透明的行事風格。
這條健康步道是高雄市第一條彩石健康步道,一砲打響,因為步道上的鵝卵石不是黑白的,而是彩色的,五彩繽紛,踩踏上去就心涼脾土開,晨曦、午、傍晚都有三五成群的里民魚貫踩踏。
80年11月30日,當時的市長吳敦義前往主持落成啟用,看了都很驚艷的拍拍緊跟在旁的郭里長背部稱讚「寬洲兄,你真正用心做里長,這是里民的福氣」,這一稱讚讓郭里長到現在還「爽抹退」。
步道上的彩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造的彩色鵝卵石,因為不可能有色彩那麼鮮艷的天然鵝卵石。踩踏的里民,管它是天然的或人造的,「彩色的就是漂亮,踩起來就是爽」。
流風所及,後來那幾年間開闢的公園綠帶,都跟著要求舖設健康步道,這就是現今到處可見健康步道的原因,附近民眾,有空就去踩踏,回到家都說「小踩養身,大踩治病」,鼓勵週邊的親友多多去踩,有益無害。
每一條的健康步道,都嚴禁穿鞋,所以,福壽里那條踩石步道至今還是彩色的,沒有褪色,其他的都是灰白相間的天然鵝卵石,歷經數十年,灰白如昔。江惠唱紅的「褪色的戀情」,不適合在健康步道上邊踩邊唱。
步道上的鵝卵石,不論人造或天然的,都大小不一,有圓有尖,凹凸不平,不怕刺痛的說會刺激足底神經,五告讚,怕痛的走沒三步就跳開。足底神經很敏感,少數扁平足,站上去就自動「噴出去」,跟班的小朋友,走沒幾步就痛得屁滾尿流該該叫。
台灣社會凡事五分鐘熱度,高潮無法峰峰相連到天邊,健康步道踩石樂很快就退燒,有些銀髮族還想去,但遭家人反對,因為步道凹凸不平,擔心老人跌倒,養不了身還傷了身。老人最怕跌倒,這樣的顧慮是正確的。
有人開玩笑,叫妻子如果要懲罰老公,不要再罰跪算盤或瓶蓋,直接拉到健康步道跪鵝卵石三分鐘,保證一次見效不敢再犯,比送法辦還有效,屢犯不改的可以試試看。
醫界對健康步道的「民俗療效」看法不一,各有主張,有人說只要按通腳底穴位,人體五臟六腑的氣就通了。有人說步道走多了,恐有足底筋膜炎之虞,因為腳底有一塊筋膜,很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炎。甚至建議把健康步道給拆了,以防足底筋膜炎患者有愈來愈多。這些立論見仁見智,踩不踩,隨人高興,上述的主張僅供參考。
健康步道當年不只在台灣風行,港澳地區在那年代也很風行,香港稱鵝卵石健康上道是「卵石徑、石春路、天堂路」。在台灣統一名稱就叫「健康步道」。
將「天堂路」與健康步道劃上等號,似有誇大其詞,可能是香港人沒真正見識過「天堂路」。台灣出了名的「天堂路」,是指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 (俗稱蛙人部隊)結訓時,隊員只穿短褲匍匐前進穿越尖銳珊瑚礁岩舖成的一段路,沒通過這項考驗的就被淘汰,沒資格做「海陸仔的蛙人」,每位爬出天堂路的蛙人,身上都被珊瑚礁石刮得流血流滴。
還是商人腦筋動得快,捉準健康步道的退潮,推出專為銀髮族及一般族群設計,能有效刺激足底穴道,活化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踩踏墊商品。購物平台一大堆,包括:天然雨花石、鵝卵石足底按摩墊、地墊、腳墊、石頭步道指壓板等,強調在家就可使用,方便又安全。
諸多商品也都強調:圓弧凸點的設計不會過於尖銳,提供舒適的按摩感受,幫助放鬆雙腳,最重要的是沒有安全虞慮。從商家行銷主軸而論,顯然國內的健康步道,似有安全上的一些隱憂。
健康步道在當年並非市政主推的施政項目,而是應「市民朋友的要求」,目前為止,尚未見市府及民間提出健康步道退場的具體主張,反正石頭不會腐濫,沒人在乎就留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