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專題
2022年的10月26日,徐永進因病去世,他生前告訴孩子:「我不受時空的控制」,這話裡面,像是告訴後人,「藝術作品長存,精神不朽,後人或是跟隨者將會接棒續行。」
三年來,遺孀藝術評論家鄭芳和一直在潛心書藝,記得丈夫曾經親自幫她磨墨,手握妻子小手寫字,徐永進生前最希望她接棒,繼續努力下去。這夫妻不是李白與楊貴妃,磨墨一幕,電影情節也拍不出來。偏偏徐大師就是如此認真指導,諄諄勗勉妻兒。執筆的鄭芳和相愛相忘,手筆相連心相戀,如此自然又消遙自在,秉持永進的精神。
徐永進最後的水墨遺作《台江道遙遊》(2022),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對徐老師的書書很欣賞。
徐永進晚年在台南住了一年半,常去台江步道畸腳踏事,也常在安平的住家遠眺台江,終於以靈動的筆墨,畫出心中的長河與滿岸的水筆仔。徐老師以前勉勵太太及孩子的話最後一句「我不受時空限制」,這對家人的交代,好像他永遠與妻子小孩同在。喜歡徐大師的書法,也是依稀感受到精神相應。
徐永進在醫院彌留之際,鄭芳和拿寫的書法給他看,告訴他:「你還要繼續指導我寫書法喔!」他若有似無的點頭。太太告訴他:「我一定會繼續寫書法」。之前曾手把手教妻子寫。現在太太常常把徐的真跡拿來臨寫,因爲他說:「我的作品就代表我的人。」芳和說:「當我看著他的真跡書寫時,彷彿他仍在我身旁看著我書寫因爲他生前最高興的是看我寫書法,所以他就化身書童磨墨。」
從年輕時一直寫字,老年徐永進開始化用古人理論,各家精髓,悟出道、氣、線條、生命靈動關係。「螺旋書」是藝術家徐永進以畢生修為開創的藝術境界。作品以天地運行的螺旋「氣」為核心動力,筆線圓轉、飛白、漲墨交織虛實,於濃淡、速度與力度之間調節呼吸與重心,使每一筆皆成為氣的具象化,構築出動中有靜、靜中有勢的節奏。
其筆勢承襲唐代張旭、懷素草書的奔放精神,又吸納西方抽象表現的自由,開展出東方身心合一的當代表現體系。
「螺旋書」不僅是一種書法形制,更是一種生命觀的展現。它法於自然,如 老鷹順氣流盤旋而翔,如樹木螺旋生長,非以力而以勢。生命身體與筆,氣,道揉和一起,以筆為軸、以身為器,使書畫、音律與呼吸同頻。
螺旋既象徵自然能量的持續運動,也隱喻宇宙生命的無限再生。透過這樣的創造,書法從靜態符號蛻變為流動的生命事件,成為一場內外貫通、天人合一的精神演出。這些作品在身後紀念展,讓懂的人開眼界,讓看似混沌世界裡,仍然有一個循環,一片脈絡貫串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