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馬祖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拍楸 ── 你的海洋我的陸」為主題,重新凝視島嶼與海洋、人與地景之間的深層連結,展期從9月5日開始到11月16日,共73天是歷屆最長,於四鄉五島展出超過50件作品,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跳島藝術慶典。
回應藝術島主題,長年深耕竹構建築的甘銘源建築師,於南竿鐵板澳口帶來大型竹編裝置《拍楸-簍光・竹影》,以當代藝術語彙,轉譯馬祖世代傳承的傳統漁法,邀請觀眾走入島嶼的共同記憶。
「拍楸」(閩東語:pha-jiu)為馬祖傳統的捕魚工法,需眾人齊心協力,將巨大竹樁打入近20米深的海床以固定漁網。在過去動力設施缺乏的年代,這項艱鉅的工程不僅體現了居民與海洋共生的智慧,更錘鍊出當地村民堅韌的性格。甘銘源以此為靈感,希望創作出一看就懂、能引起共鳴的作品,因此打造高達15公尺的竹編裝置,向馬祖獨特的海洋文化致敬。
作品主體以竹編織構築成一個巨大的簍狀結構,靜靜佇立於海岸邊,彷彿一座守望澳口的燈塔。其形態不僅呼應「拍楸」漁網在海中張開的模樣,也象徵著昔日馬祖蝦皮產業的輝煌歷史,隨風飄揚的黃色旗幟,正是回應蝦皮的色彩意象。作品標題《拍楸- 簍光‧竹影》更詩意地點出,當陽光穿透竹編的縫隙,灑下斑駁光影,與澳口的海水、風聲交織,營造出獨特的光影對話。作品下方懸掛的數顆球體,在退潮時,可以坐上隨海波漂盪,用身體感受海洋的律動,也能透過另一種視角,體驗作品與環境的關係。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期望透過藝術,重新鏈結島嶼的文化與地景。甘銘源的《拍楸-簍光・竹影》不僅是一個視覺地標,更是一座記憶的載體,它無聲地訴說著馬祖人與海搏鬥的堅毅精神,邀請登島的旅人,一同凝視這片承載著歷史與未來的海。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拍楸- 簍光‧竹影
藝術家:甘銘源
展出地點:南竿 鐵板澳口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 —— 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9/5-11/16
藝術島各項資訊:https://portaly.cc/matsubiennial
圖/NA25_甘銘源Kan Ming-Yuan《拍楸- 簍光‧竹影 Glow of the Basket, Shadows of 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