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副總統蕭美琴今(25)日出席海洋委員會舉辦的「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發布會,與主管機關代表、產業界、學術界及民間團體共同啟動「安全海洋、永續海洋、共榮海洋」三大政策願景,象徵全民攜手邁向高度韌性的海洋國家。
這份新版白皮書由19個部會歷時一年研商完成,規劃66項策略、253項具體措施,旨在整合國安、經濟、環境及社會等多方面資源,全面落實海洋治理。
副總統蕭美琴在致詞時強調,總統賴清德在去年就職時提出「競逐太空、探索海洋」的願景,絕非口號,而是要善用臺灣的海洋優勢,推動產業與科技發展。她指出,太空科技與海洋息息相關,例如利用衛星可以即時掌握船舶航行、氣象與海況,串接出智慧化的監測網絡,有助於海洋安全與資源管理。
蕭副總統同時呼籲,近期立法院將審議「國土安全韌性特別預算」,其中涵蓋海洋委員會的關鍵需求,期望朝野共同支持,確保海洋政策能具體落實,為臺灣長遠的安全與發展奠定基石。她並提醒,海洋政策並非單一部會責任,而是跨越體育、農業、經濟、交通、科研、保育等多個領域,需要中央、地方與民間攜手合作。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則在會中表示,臺灣自2020年白皮書發布以來已投入逾千億元,推動177項重點工作,成果包括:新建95艘海巡艦艇、達成「違法抽砂船清零」目標、通過及修正多項海洋相關法規,以及將藍色產業產值提升至新臺幣1.2兆元,佔我國GDP 5.4%,並創造逾百萬就業機會。
她也直言,臺灣當前面臨四大挑戰:一是深海探測、智慧監控及海洋能源等領域資源落差;二是跨部會協調不足;三是離岸風電、漁業、觀光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競合;四是中國在海上的灰色侵擾加劇。這些問題需要前瞻的藍圖與全民的共識來克服。
新版白皮書因此提出三大政策方向:
安全海洋 —— 建構新一代巡防艦艇、無人載具及AI智慧監控,強化國家主權與海上安全。
永續海洋 —— 推動以自然為本的解方,從開發者轉型為生態守護者,實現人海共生。
共榮海洋 —— 透過海洋空間規劃,協調風電、漁業、航運、觀光等多元利用,達到公平共存。
管碧玲強調:「海洋是臺灣的命脈,我們依賴海洋,也必須守護海洋。」新版白皮書不僅是承諾,更是一張行動藍圖,政府將以科技守護海疆、以責任推動永續,並邀全民一同打造安全、永續、共榮的韌性海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