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第29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贈獎典禮今(28)日在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盛大舉行,現場座無虛席,逾300位媒體人與各界嘉賓齊聚,為新聞界一年一度的重要盛會揭開序幕,也提前為9月1日記者節暖身。今年參賽作品多達265件,創下歷屆新高,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共有18組平面、電視、廣播媒體團隊與7組學生團隊獲獎。
主辦單位、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妙熙法師表示,明年適逢公會改制60周年,也是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邁入第30屆,希望能擴大舉辦,吸引更多優秀作品參賽。他引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開示:「世界是一半一半──好與壞、醜與美、光明與黑暗。」今年得獎的作品,正是展現了在黑暗中看見光明的力量,感謝大家透過獎項,把黑暗與光明結合,也把每一顆心連結在一起。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黃肇松表示,公會每年春季徵求參賽作品,夏季評審揮汗「苦讀」,精心評選,秋初贈獎,今年也不意外。他特別提到,今年參賽作品是歷年最多,內容豐富多元,報導中提出的建議務實可行,而學生組是第二次徵件,參賽作品大增,可見新一代的新聞人才培育在望,讓人深感欣慰。
贈獎人、資深媒體人李四端指出,新聞記者往往追求刺激、頭條,甚至是殘酷的事情,但只有社會光明面的故事能夠讓人長久感觸和分享,期待各位在社會尋找真善美的故事,將這份正向力量擴散出去。
贈獎人、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分享,星雲大師曾強調媒體是「第四權」、「社會的最後良心與防線」。社會光明面獎項正是希望藉由這道最後防線,把光明普遍傳播於台灣社會。他勉勵媒體人要以「鸚鵡救火」的毅力與決心,相信媒體的力量與文化的力量。
獎項分平面、電視、廣播三大類,由9位評審委員選出特優、優等、佳作等共計25組得獎團隊與作品。獲獎單位包括聯合報、中央社、工商時報、人間福報、東森新媒體Ettoday、民視、華視、台視、客家、慈濟、三立、壹傳媒、鏡電視,以及正聲、中央、警察、教育廣播電台等媒體;學生組則由世新、銘傳、台藝大、淡江、中正等大學作品獲獎。
今年得獎題材多元,涵蓋全球暖化與疾病風險、高齡化社會、公民信託、體育傳承、AI詐騙、青年返鄉,到長照、愛心醫師、孤獨死議題等,呈現媒體如何發揮新聞專業,成功喚起社會大眾發現問題進行反思,甚至監督政府提出解方。
今年平面新聞報導類特優獎由聯合報「升溫危機-北漂的埃及斑蚊」追蹤報導抱回;電視新聞報導類由民視以「創紀錄!腦麻兒小比『登玉山』紀錄片上映感動人心」勇奪特優獎;廣播新聞報導類特優獎則由正聲廣播「世代交換所:青年返鄉系列報導」獲殊榮。
《人間福報》「王建民大聯盟初登板20周年─尋找下一個王建民?」專題,則是首次有體育新聞報導入圍並獲佳作,報導回顧王建民20年前在大聯盟的首度亮相,並探討台灣職棒及棒球選手培育現況。
立法院院長室顧問葉壽山今天特別代表院長韓國瑜出席,並向所有得獎者表達祝福與敬意。他說,今年獲獎者皆為一時之選,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看見台灣各個角落的溫暖與付出,不僅值得年輕世代學習,更具有深遠意義。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主任祕書審永華也表示,這次得獎者報導公務員的善心善念,希望媒體除了社會光明的新聞,能多報導默默堅守崗位、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給予肯定鼓勵。
主辦單位今年也特別邀請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謝宇威和實力派創作歌手張心綺獻唱,以溫暖歌聲慶祝即將到來的記者節。
現場嘉賓雲集,包括統計學者柴松林、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趙怡、聯合報社長游美月、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中國時報社長黃樹德代表杜智明;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榮譽理事長馬長生、名譽理事長劉本善、前理事長郭慶璋;政大廣電系教授黃葳威、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高雄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莊克仁;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孫慶餘,以及群景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所長蔡慧玲等共襄盛舉。
圖/第29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贈獎典禮今(28)日在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盛大舉行,逾300位媒體人與各界嘉賓齊聚,為新聞界一年一度的重要盛會揭開序幕,也提前為9月1日記者節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