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文浩良/香港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19)日發佈《2025年第三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經濟持續受不確定因素影響,香港中小企對本季營商前景的信心有所下降,綜合營商指數報40.5,較上季下跌3.3點,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的新低。
根據報告,「營業狀況」分項指數回落至36.6(下跌5點),「盈利表現」降至34.1(下跌5點),顯示中小企普遍對生意額與盈利能力抱持審慎態度。尤其「環球經濟」指數已連續三季下跌,自2024年底累計跌幅達15.6,反映外圍環境對香港企業壓力加劇。
分析指出,美國高關稅政策及貨幣政策轉向不僅推升營運成本,亦限制全球貿易流動,令香港中小企在出口與進口環節承受雙重挑戰。不過,部分行業仍展現韌性,「建造業」及「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分別上升至42.3(+2.6)及42.9(+1.7),受惠於政府大型基建如啟德體育園落成,以及國際體育賽事、演唱會等盛事旅遊的帶動,形成良性迴圈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製造業」投資意向顯著上升3.5點,達近七年高位,環球經濟分項指數亦提升1.4點,顯示企業更積極投資研發與生產升級。生產力局指出,這與香港特區政府近年推動「新型工業化」政策高度契合,展現產業多元化的潛力。
在專業服務方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招聘意向上升2.9點,盈利表現提升1.2點,顯示高增值型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另有調查數據顯示,原材料成本上升預期比例降至47%,為五季新低,薪資上調壓力也降至19%,有助企業降低經營壓力。
整體投資趨勢方面,92%的中小企計畫在本季維持或增加投資,其中5%更打算增加投資額。主要投放方向集中於「數位轉型」,包括資訊科技系統升級、線上推廣、電子商務培訓,以及機器設備與員工整體培訓,顯示企業正積極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長期發展鋪路。
本季調查同時設有「專題調查」,探討中小企「出海」意向。結果顯示,16%的中小企計畫未來三年內出海,18%正在考慮,首選地區為中國內地(59%)及亞洲其他市場(42%)。然而,「不熟悉當地法規政策」及「缺乏當地合作夥伴」成為主要挑戰。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指出:「本季指數下跌至40.5,反映中小企在全球貿易與關稅不確定性下信心受挫。但香港經濟在2025年上半年表現強勁,中小企展現出良好適應力,預期下半年增長將趨於溫和。」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市場總監馮嘉寶則表示:「調查顯示香港中小企正積極尋找新出路,尤其關注內地與亞洲市場的合作機會。生產力局成立的『The Cradle 出海服務中心』,已協助逾百家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透過市場對接、技術支援及專業服務,協助企業把握『拼船出海』新趨勢,將挑戰轉化為發展契機。」
2025年第三季「渣打中小企指數」調查於7月完成,共訪問824家中小企。完整報告可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官網https://u.hkpc.org/scbi-hk下載。
圖/生產力局首席市場總監兼新世代企業及技能發展部總經理馮嘉寶女士(左)及渣打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先生(右)在2025年第一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新聞簡報會上公佈,本季綜合營商指數為42.8,較上季下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