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家宏/雲林
歐洲議會資訊處處長Aleliunaite女士於10日下午拜會縣長張麗善,雙方就數位治理、AI應用、與地方永續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對談。縣長張麗善歡迎Aleliunaite女士等貴賓來訪,透過彼此經驗交流,探索智慧城市與數位機會等領域的發展與應用,尋求共同提升和進步的方向,建立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契機。
歐洲議會資訊處處長Aleliunaite女士下午在臺灣大學教授蘇宏達、名譽教授趙永茂陪同下,至雲林縣政府拜會,並與縣政總顧問張清良、環保局、農業處、消防局與計畫處座談交流。縣長張麗善親自出席歡迎,致贈古坑咖啡給遠道來訪Aleliunaite處長。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一個擁有豐富人文與農業資源的縣市。為推動地方發展,縣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政府的數位治理以及產業的數位轉型。透過產、官、學界的緊密合作與公民的廣泛參與,成功發展出許多具地方特色的成果。
張縣長指出,歐洲在數位人權、資料自主以及公民科技上的前瞻理念,正是雲林縣學習的重要方向。雲林縣期盼透過持續的國際交流,雙方能共同在AI與科技創新領域注入更多能量與價值。
張縣長也邀請Aleliunaite處長等國際友人未來有機會能再度蒞臨雲林縣,親身體驗雲林的數位魅力與在地溫度。同時實地參訪雲林在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防災、智慧救護、智慧長照、智慧少子化等領域如何與智慧科技結合的實際應用。
張縣長表示,此次會談象徵著台歐地方治理合作的嶄新起點,雙方均表示將持續推動在智慧城市與數位機會等面向的合作契機。從地方治理視角出發,促進政策經驗的雙向交流,有望共同催化更多創新解方。
Aleliunaite處長表示,歐盟27個會員國,主要為農村區域占歐盟土地面積近一半(44.7 %),卻只居住了20.6 %的人口,他們面臨就業、基礎設施與數位落差挑戰,歐盟也同樣遭遇農業議題上人口與經濟的問題。歐盟很早就注意到農業的重要性,也非常的重視,在2014-2020 年間的預算經費近40%用以支持農業與農村發展。近年也推動新的政策計畫,除預算經費比例降低,新的政策計畫更重視的是,如何運用數位化、數位科技來幫助農業與農村發展,當中很大一部分經費是用來支持寬頻網路與數位技能培養。
臺灣大學教授蘇宏達接著分享,Aleliunaite處長在臺灣的培訓期間是從1月至7月,當中也拜訪了新北市、臺中市等直轄市,蘇教授和Aleliunaite處長也特別注意到,要瞭解臺灣的數位治理、AI運用與地方永續發展等議題不能只瞭解直轄市。臺灣非6都的縣市一定有著不一樣的挑戰和截然不同的發展,並且可能同樣是歐盟的農村區域面臨的情境和挑戰,而雲林是Aleliunaite處長拜訪的唯一一個非六都的縣市。
Aleliunaite處長於會後表示,雲林縣在數位農業應用有很好的成果,透過座談交流,瞭解到雲林縣如何在生活、工作上運用數位科技,遇到那些挑戰,又怎麼解決,她也向縣府分享歐盟數位化過程,提供雙方借鑒參考的經驗,促進雙方進步。她最後表示,在經過今天的交流後,她覺得雲林應該不是一個農村區域,而是臺灣的第7都,給予雲林100分的肯定和讚賞。
縣府計畫處指出,雲林縣首次參加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評選,即從全球逾450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登2024年「全球7大智慧城市」(Top 7),成為亞洲唯一入選城市。雲林以資源有限的農業縣之姿,透過數位轉型與創新治理,展現智慧城市的在地實力與永續韌性,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
另雲林縣政府於國際矚目的「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中成功的展現雲林竹創森及竹產業的亮麗成果,且榮獲世界竹組織(World Bamboo Organization)認證為「世界竹地標」(World Bamboo Landmark)殊榮。
計畫處指出,雲林縣秉持培養國際視野並汲取全球智慧城市經驗的理念,在 2024「國際友誼年」展現堅實成果與卓越的國際連結潛力;展望 2025「人才培育年」,以人才培育與智慧治理為雙核心,持續深化縣政發展,讓這片稱為「家」的地方,成為最適宜居住與成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