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家宏/雲林
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口湖牽水狀」今(2)日進入第二天追思會、排狀(車藏)、牽狀、倒狀等科儀,會場湧入大批民眾追思先人,悲憫祈福。副縣長謝淑亞、文資局長陳濟民等參加「披紅及書寫大水狀儀式」、牽水狀等科儀,傳遞慎終追遠在地民俗文化。
謝淑亞副縣長指出,今年「口湖牽水狀」民俗祭典180週年,追思當年大海難罹難先人,是台灣、也是亞洲地區獨特的民俗活動,同時也是世界級文化資產。透過非常虔誠的宗教儀式,祈求諸方神聖,普度遭受水難的先人,能夠離苦得樂,很有意義,也讓人感動。
謝副縣長表示,這項國家重要民俗,深具生命體驗與文化傳統的精神,對海口地區、對整個雲林縣,都是深具指標的重要民俗體驗,我們必須好好保存,好好發揚光大,讓下一代都能了解這項在地重要的文化,一起守護。
謝淑亞副縣長指出,今年「口湖牽水狀」民俗祭典180週年,追思當年大海難罹難先人,是台灣、也是亞洲地區獨特的民俗活動,同時也是世界級文化資產。透過非常虔誠的宗教儀式,祈求諸方神聖,普度遭受水難的先人,能夠離苦得樂,很有意義,也讓人感動。
謝副縣長表示,這項國家重要民俗,深具生命體驗與文化傳統的精神,對海口地區、對整個雲林縣,都是深具指標的重要民俗體驗,我們必須好好保存,好好發揚光大,讓下一代都能了解這項在地重要的文化,一起守護。
下午2時30分,金湖萬善爺廟主辦「披紅及書寫大水狀儀式」,進行牽水狀的重要科儀。其核心是道教拔度亡靈脫離苦海的宗教儀式,充滿生命人文教育意義。「排車藏(狀)」、「起車藏(狀)」、「牽車藏(狀)」、「倒車藏(狀)」及「謝壇」等系列科儀,主要是引導因水難而離世的水魂接受普施及超渡。
儀式中使用的「水車藏(狀)」是呈給水官大帝的奏疏,用以陳述亡靈枉死的苦情,祈求幫助亡靈早日轉世。因此,家家戶戶每年都會準備數以千計的水車藏(狀)整齊擺放在路旁,形成壯觀的場面。
隨後的「起車藏(狀)」、「牽車藏(狀)」儀式由道士引導,象徵引領水魂到道壇接受超渡和普施。普施完畢後,將透過「倒車藏(狀)」讓水魂離開,最後以「謝壇」儀式感謝諸聖眾神的相助,並將推倒的水車藏(狀)集中焚燒,象徵整個儀式圓滿落幕。
雲林縣政府表示,未來將繼續保存與傳承這項充滿人文意涵及環境意識的民俗活動,讓這項歷史文化生生不息。